因境内有一清源寺(相传是地藏王的道场)而得名。1953年取名清源村,1958年设立清源生产大队,1984年更为清源村,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划入龙水镇,2002年区划调整时划归玉龙镇,沿用至今。清源村……。 |
明、清时代建村。早系吴、易、吕、张、傅诸姓聚居于此,户数众多,名曰“千家园”。后由谐音衍为“青家园”。清道光年间陈姓人入迁,繁衍发达,更名“陈家园”。之后以境内山明水秀,雅化为今名。1934年后称清源保,初隶第二(永福)区南河联保、福里镇,之后并属永福镇。1949年初属永福镇(后为永福区)清庄村(与李庄合);1950-1952年后属第三(永福区)西山乡;1956年析立清源乡;1958年称清源大队属……。 |
以驻地命名。历史上姜厝、外韦、南门坑底三个村总称青竹岭,因有一岭纵贯三村,岭边长满青竹,故名。韦姓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从浙江景宁道化迁青竹岭坑底(后称南门坑底),卓氏始祖于清康熙三年(1664)从福安县韩阳坂因水灾迁居南门坑底(今清源村)。1950年11月设清源乡属第一区(鳌阳区)。1958年划归鳌阳区登丰公社清源大队。1965年撤区并社,归岱阳公社清源大队。1981年归清源公社清源大队。1984年撤……。 |
清源村地处古水系杂渠七下渠的清源沟(水沟)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白塔乡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白塔区清源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清源乡所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 |
因本村委会最大的两个村一个叫清水,一个叫大源冲,把这两个村各取一个字,定名为清源村委会。清源村……。 |
清源村位于郑场镇北部,与本镇的卧龙村、凤凰村相邻,距绥阳县城约11公里。清源村辖2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5830人,共1320户;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0亩,其中田约1920亩,土约960亩。清源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350元,人均粮食收入1300斤。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30户186人;村……。 |
以历史文化演变而命名,因集镇自兴场设市,已有250多年历史,国初流寇余党扰境有汪姓者率乡人立营御贼,故而得名“汪家营”。解放前属清源乡,因地处清江源头,简称清源,现为居委会驻地,也是汪营镇政府驻地。集镇自兴场设市,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据利川县志。坊市载:”一曰汪家营,一名永兴场,六保,县西七十里,场旧无村落,国初,流寇余党扰境,有汪姓者率乡人立营御贼,因以为名,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设场,繁……。 |
居洒江发源处,以洒江碧水清流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第一区洒源乡第五保。1949年建国初期属象莲区清源乡西龙村。1956年成立清源高级社。1958年属桃濂公社清源大队。1959年属桃江公社清源大队。1984年为桃江乡清源村。清源村总人口2534人,其中农业人口2500人、城镇人口34人,党员41人,村小组15个,产业特色主要是杨梅、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中华鲟、娃娃鱼)。……。 |
一、村名来历:清源村解放前叫上丁村。有黑峪、上官、下官、枣元坡、西头、东头、上南沟、下丁村、下南沟、白家岭、安子岭十一个自然庄组成。解放后,于1950年初,垣曲县委政委、县长曹觉民同志,去临汾地区开会回来路过上丁村。(垣曲县历史上唯一的一条出县交通要道,就是十八河古道从上丁村串越而过)。视察工作,村干部汇报了本村有十一个自然庄的十一个地下泉眼水涌出而汇成清澈透亮、冬暖夏凉的一条河水。古传叫十八河。……。 |
清朝年间此处有一座寺庙,因寺庙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故而得名清源寺。后此处建村时这条小溪依然还在,便沿用清源为名,命名清源村,故名。2019年因村建制调整将清源村和元宝村合并,合并后名为清源村。清源村……。 |
清源村地处安仁镇,位于大邑县南面,距大邑县城15公里,东面与蔡山村,南面与陈河村相接,西面与金塘社区,北面与新华社区相邻。全村幅员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3.9亩,辖9个村民小组,共738户,常驻人口2165人,党员42人。本村民居具有川西风情、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好客,村内现有藕田200多亩,环境优美;一、二斗渠渠水覆盖全村,水资源丰富。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7581……。 |
处于马屿镇水源上游,希望水源清澈之意。2019年马屿镇部分村民委员会规模调整,撤销马屿镇潘山村、外垟村、大龙头村等3个村民委员会,将其管辖区域合并,设立清源村民委员会,批准文号马政〔2019〕75号。清源村……。 |
旧属清源乡,地处铜山溪畔,并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句的含义,故名清源。1950年设下方乡二、三村,1956年建云溪乡魏家高级社、白水乡白水高级社、云溪乡联友高级社,1958年设胡家管理区东头、祝家、郑村生产队,1961年设云溪公社东头、祝家、郑村大队,1984年为云溪乡东头、祝家、郑村村民委员会,2010年合为清源村村民委员会。清源村经村规模调整,由原东头村、祝家村、郑村村合并而成……。 |
清源村位于鄞西中心区鄞江镇西南,距宁波市区28公里,距镇6.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 全村有耕地面积1566亩,山林6460亩,全村总户数443户,总人口1005人,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达到9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312元。 清源村主要特色产业有清沅乌脚基芋艿、马铃薯、玉米;经济林有它山堰白茶、绿茶、毛竹、雷竹、红壳竹、乌竹;主要水果有桃子、杨梅、板栗等;主要花木有桂花、红枫、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