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一条河平铺村前,且该地地名存在“埔”、“浦”两种说法。经村委会讨论决定统一使用“前埔”,故名。1981年从岔口大队分出成立前埔大队;1984年改为前埔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前埔村……。 |
因前有一条大溪,称门前埔,后简称前埔,故名。宋、元朝时期属兴化县;明朝时期裁兴化县后划归莆田县,属广业里;民国时期属莆田县第四区前埔保;1950年属莆田县第十四区前埔乡;1952年属莆田县第十三区前埔乡;1957年12月,属莆田县庄边乡人民委员会前埔高级公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莆田县庄边人民公社前埔生产大队;1968年属庄边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前埔革命领导小组;1984年,队改村,属莆田县庄边……。 |
相传数百年前始祖迁居此地山麓建房定居时,前面是一块埔坂,故称“前埔”。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前埔村村民委员会”。明、清时称六都前埔。民国时期属玉文镇墘安保。1950年属第五区墘安乡。1958年置前林大队属坂东公社。,1980年分设前埔大队。1984年7月改为前埔村委会属坂东镇人民政府。前埔村……。 |
前埔地处洪山之前,在过去千年之前,该地方是海,后变为草埔,因在洪山前方,所以取名前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城南乡叫前埔,1950年属乌墩区前埔乡,1952年属山尾区溪埔乡,至1956年高级社成立,命名为前光高级社,1958年属赖店公社三埔乡,1962年属赖店公社前埔大队,1984年10月成立前埔村村民委员会,属赖店乡。1992年11月赖店撤乡设镇,亦属之。2015年翻新,2016年2月完工。前埔……。 |
前埔村系漳州市平和县文峰镇的山区小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区村,位于平和县南部,与有着千年古寺之称的三平寺相邻,距县城24公里、距平和往漳州公路10公里。 现全村人口596人,140户,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100亩、林地面积1700亩,全村种植芦柑、蜜柚6000亩,人均种植水果10亩,还有种植麻竹、杉木。……。 |
前埔村位于莆美镇北面,在宝城路侧,属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全村460户,共2050人,村两委成员8人,党员54人,主要经济来源以经商、务工为主。辖区内人流集中、商店众多,配套设施齐全。村里还有建有一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下营将军庙,原为开漳将士下营驻地,唐嗣圣元年(684)建庙于此,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成为首祀陈元光的官庙……。 |
前埔村系晋江市安海镇的革命老区基点村,为安海镇与内坑镇交界处,位于安海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加塘溪西侧,安海至内坑公路边,属下配套单位有:老年人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地名含义】因以前村庄前面皆为赤土埔,故后改为前埔村。【历史沿革与人文】前埔村位于安海镇西北部,先民有个规定:凡新婚者,每逢正月十五日要到许氏宗祠点灯,以后子孙兴盛,灯数增多,宗祠容纳不下,改在宗祠前面的埔地上赛灯比美。因每盏灯都串……。 |
原名“龙坡”。《温陵龙埔蔡氏族谱·龙坡蔡氏家族简史》记载:“龙坡蔡氏家族已有数百年之史。始祖忠宪公乃宋端明殿大学士第十一世孙,由莆田迁泉州。当时宋元鼎革,隐于郡南一巷讲学鸣道,泉知礼者多就之,自号蔡巷居士。元主屡征不仕,后迁居大孤山南,名其地曰官岭,改名号兴泉逸民。仲嗣确方,尚文,乐善好施,出金延工营造蔡氏祠堂……确方冢子乐意因弟弃官逃隐,又因傅家表族牵连,祠堂遭毁,乃迁居于毡埔,卜居于临田之西寻……。 |
前埔村位于总铺洋中部丘陵地带,距县城9公里,辖铁三圩村,总人口5469人,党员75人,耕地面积1520亩,其中:水田面积1200亩,旱园300亩,村共青团、妇联、民兵、老人协会等组织健全,村两委成员共6人,两委战斗力强。前埔村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村民觉悟高。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镇委、镇政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前埔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贯彻落实……。 |
前埔村,位于隆都镇西南部,距店市1.5公里。前埔宋时是一片旷荡沙滩,到元朝才围垦成一片平原,开始形成一个多姓氏的村落,时名前浦,清雍正年间改名前埔。全村占地面积1.8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1300多户,人口5000多人,耕地1220亩,土壤属沙质土,主种水稻、花生、甘蔗、生柑等。全村侨户占80%以上,村中有侨胞捐建学校1座,水厂1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村是0潮汕党组织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地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