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仰山位于宜春之南,故名南源仰山,后改为南源村。1983年冬改称南源村委会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归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彬江区南源乡,1957年并入彬江乡,1958年为南源大队,1962年撤大队为南源公社,1968年扩社并队复为南源大队,1983年冬改称南源村委会至今。南源村……。 |
“南源”:指代南源岗居民点取前两字。《盱江敖氏宗谱》:宋嘉定年间,敖氏由邻村万源迁入,因山岗上松树多,取名万松岗,后因饮用南来的泉水,改称南源岗。1949年初属三区毕姑乡,1949年10月后属七区南源乡,1956年属清源乡称南源初、高级社,1958年属上唐公社清源管理区,1961年属清源公社,1964年属罗坊公社,1968年属东风公社,1972年属天井源公社,均称南源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制,改……。 |
1949年7月前属第五区仙源乡,1949年7月后周第五区(棠阴区)南源乡,1958年为棠阴公社南源大队,1961年以来属南源公社管辖,1984年6月体制改革时易名南源村民委员会,2003年余家山村民委会并入,沿用至今。南源村……。 |
南源,亦称南坞,地处樟村镇南面两条小溪两岸,故名南源。1949年前称第十一保属樟村乡。1951年成立雁门乡属怀玉区。1958年改建南源大队属樟村公社。1961年冬分社属雁门公社。1964年并社称南源大队属樟村公社。1984年改称南源村村民委员会属樟村乡。1992年属樟村镇。南源村……。 |
南源”指南源自然村,因居住在山南水源处,故名。1950年属七区沿湖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沿湖大队。1959年属石口公社,1968年属三湖公社,1972年属石口公社,1976年属古竹公社并从沿湖大队析出,以驻地南源得名。南源大队。1984年改为南源村民委员会,现属石口镇。南源村……。 |
南源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菜园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150104007210。 |
因位于滚兴公路南侧,且地势较平坦,故名。2004年从泾源县六盘山镇搬迁至此,成立南源村委会,归新庄集乡管理,2005年新庄集乡更名为南川乡,南源村归南川乡管理,同年南源村并入东川村,2007年由原红寺堡开发区管委会下发(红管发)【2007】28号文件,将南源组和南川组,合并为南源村,并成立南源村村委会,归南川乡管理。2013年由吴忠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吴编办发)【2013】95号文件,将红寺……。 |
因王牌岭,贾塔,南岙土改是同为南源乡,在2006年合并时以旧乡得名。土改时贾塔机,南岙,王牌岭为南源乡,1956年至1958年为西湖乡,1958年公社化后贾塔归西湖公社,南岙,王牌岭为三溪公社,到今镇撤并;1983年为贾塔、南岙、王牌岭村民委员会,2006年4月行政村规模调整,贾塔、南岙、王牌岭三村合并为南源村,并成立南源村村民委员会。南源村……。 |
南源因地处洪溪南来支流源头得名。南源村解放初属洪村乡,1952年属下洪乡。1958年建立洪三生产队,属大安公社下洪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大安公社下洪管理区。1961年9月起为洪三生产大队,属下洪公社。1981年10月更名南源生产大队。1984年5月改为南源行政村。南源村为下洪中心四村之一,又名红三村,人口812人……。 |
南源村位于仙渡乡中部,双滴公路沿线,东面与330复线接壤,交通便利,环境优良,资源丰富。解放初建南源行政村,属芦南乡。一九五六年划归仙渡乡,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时属仙渡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仙渡公社时建立南源大队,一九八四年四月成立南源村委会,属皂树乡。全村共323户860人,分为9个村民小组,劳动力402人。全村耕地面积为639亩,其中水田568亩,旱地71亩。山林面积7455亩。2013年人均纯收……。 |
南源村位于同山镇的西南部,与浦江县西部隔山相望,由张坞底、邵家山、板桥三个自然村组成,辖区406户,共1098人口。村内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各自然村都设有垃圾站,村口路口还设有小垃圾箱以方便村民投放。村中邵家山与张坞底接壤处半山腰有一大水库名为牛头颈水库,蓄水126万立方。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不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求真务实,领导村民努力拼搏,经济发展,……。 |
双溪口乡南源村是革命老区村,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250-500米。全村共有376户,1256人口,分为12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53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三个方面:1、种植粮食、甜玉米、米仁等农作物;2、来料加工行业和袖珍菇食用菌合作社;3、劳动力外出打工。2010年村人均收入3000元。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双委干部团结一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