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口镇南畈村位处赛口镇腹部,交通四通八达,史有“金南畈”之美誉,是原赛口区的“粮仓”。近年来,南畈村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现有永丰牧业、胡杨林农业生态观光园等落户于此。现有人口4600人, 3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200亩,村党总支党员102名,下设2个支部,党小组9个。村两委干部7人,班子团结,凝聚力强。南畈村历来文风浓厚,人才辈出,民风纯朴,勤劳致富。……。 |
南畈村位于古碑镇西部,十八个居民组,580户234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流动人口650人,山场总面积7680亩,其中林地面积3572亩,耕地面积1119亩,人均耕地面积0.45亩,全村经济收入依靠桑园250亩,茶叶300亩,板粟500亩,人均收入2000元。90年代实施了移街改田,形成南畈居民小街,初具规模。现代化建设。全村安装有线电视220部,电话300部,宽带20余户,农户购买车辆40余……。 |
“南畈”是辖区内自然村“南畈周”的简称。1949年属鄂城县毛家区谈桥乡;1955年属大冶县金牛区谈桥乡;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1962年属谈桥区;1975年属灵乡公社灵乡大队;1984年为灵乡镇南畈村,沿用至今。南畈村……。 |
因地处平坂之南而名,“坂”同“畈”,后更名为南畈村民委员会。1949年属二区南畈乡,1955年改为陈营区荷溪乡,合作化时划为杨家、禄堂、鲇鱼山初级社,1957年按原名转为三个高级社,1958年属大源公社人民大队,1961年属杨家公社人民大队、禄堂大队,1964年重归大源公社杨家大队,1980年改为大源公社、鲇鱼山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南畈村民委员会。2006年撤鲇鱼山村民委员会并入南畈村民委员会……。 |
南畈是指村民委员会辖区内的南畈自然村,因村庄位于田畈的南端而得名。因村民委员会下辖南畈自然村,以此命名,故名“南畈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鄱阳县第四区古南乡第四保,1952年属四区高源乡,1958年属古县渡公社罗源大队,1961年属古县渡区南源公社称南畈大队,1968年又属古县渡公社,1973年复属古南公社,1984年属古南乡南畈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古县渡镇称南畈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南畈……。 |
1949年属塘湾区姚河乡第八保,1949年初属塘湾区南畈乡一部分,合作化时先属南畈初级社后为大塘高级社公社化时属塘湾公社南畈大队,1961年属大塘公社南畈大队,1968年扩社并队时属塘湾公社南畈大队,1973年调整社队规模仍为大塘公社南畈大队,1984年撤大队设行政村为南坂村民委员会,隶属高公乡;1995年撤高公乡设立金屯镇,南坂村民委员会隶属金屯镇。南畈村……。 |
以境内较大的地片南边畈而名,且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1949年前属北涉乡,1949年至1957年属荷塘乡,1958年成立南畈大队属黄金公社,1959年属码头公社,1960年划入官田湖垦殖场,1970年属南阳公社新桥大队,1972年划属夏畈公社仍为南畈大队,1984年改为南畈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南畈村……。 |
南畈村是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60281104203。 |
南畈村共有54户149人。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畈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村民素质逐渐提高。 随着村民收入的提高,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利用村里的电脑开展电大的远程教学和萧山农网的便民服务,方便老百姓上网查询各类信息,了解网上资讯,大力发展有条件的农户注册农民信箱,及时了解农业动态和产业发展趋势,培养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