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罗源村

罗源村

  地形圆似铜锣,转音为罗源。宋元期间属宾贤乡新城保,明洪武初属西区新城保,解放前属新安乡罗源保,1950年属第二区人民政府称罗源乡人民政府,1956年属里心区公所辖称罗源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公社化后称生产大队,1968年属客坊公社称大队革命领导小组,1984年由客坊乡划出黄埠乡成立罗源村委会。罗源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截至2012年,全村共有1……。
  一、政区概况名称来历 罗源地名来自古时村庄开基时,人们在两山对峙的山谷里建房居住。当时村庄名叫罗源峡,后简称罗源。地理位置 罗源村地处南平市延平区东南部,距市区8公里。政区变革 1960年前,罗源、岭炳洋同属一个大队,名为罗源大队,属夏道公社管辖,当时罗源大队下辖8个生产队,分别是:罗源第一、二、三、四生产队、岭炳洋生产队、北湖生产队、际头生产队、山口生产队。1961年,罗源大队划归东坑公社管辖。……。
  罗源村是水北街镇中等行政村,是个老区村,位于浦城县东部方向,东与洙溪村交界,南与水北街镇浮桥村交界,西与茅洲村交界,北与新桥村交界,距县城有33公里,距水北街镇政府有6公里,现全村人口718人,178户,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286亩,山场面积9600亩,旱地面积79亩。一、我村有村道水泥路1.49公里,给村民带来了方便的交通。二、我村山塘小水库两处。三、村办起了罗源希望小学教学……。
  罗源村委会位于四清公路边,面积6.4平方公里,辖16条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29人。农业主要产品以水稻、畜牧、水产养殖为主,种植结构的调整,已逐步向市场经济渗透。目前已办起的花卉场250亩,出口蔬菜基地正不断扩大,计划发展到1200亩。同时还有近100户连片经营面积在30亩不等的种植专业户。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粮经比例为4:6,已初步形成农业走向商品化、产业化,并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位……。
  罗源其意为以罗字,故名的神坛、神庙及地名的发源地。辖区内以罗字,故名的社坛有罗圣社、罗沙社、罗帖社等,以罗字,故名的地名有罗州、罗中、罗棚脊、罗鹏等,因此,故名罗源。1982年前是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罗源村委会 下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1多人,是河儿口镇的革命老区。罗源村委会水田面积1412亩,林地面积8500亩,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
  罗源村是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528100281。
  罗氏人家在此居住建村。1960年成立罗源乡,1966年改为罗源大队,1983年改罗源村村民委员会至今。罗源村……。
  1958年成立罗源大队,隶属于七里公社,1969年扩社并队时与仓下大队合并为罗源大队,1971年重新拆分为仓下、罗源二个大队,属七里公社。1984年9月撤大队设行政村为罗源村民委员会。1989年1月改为罗源村公所。1993年复改为七里乡罗源村村民委员会。罗源村……。
  罗源村位于小松镇南部,村部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67亩,人均0.75亩,山地12120亩,人均3.4亩,有山塘3座(莲坨背、吉子排、早禾陂)。2014年辖24个村民小组47个自然村,855户3595人。共有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7人。农业生产主要以烟叶、白莲、水稻为主,下坊排小组以大棚蔬菜为主。……。
  以罗姓最早聚居于此山谷而得名。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属寿昌乡;宋末推行都图制后属十都;清雍正六年(1728)属胡村庄;民国三十年(1941)属航川乡。解放初为西华乡第十一村,1950年划建小乡后属周村乡。1983年12月政社分设后,组建罗源村村民委员会,属石屏乡人民政府领导,1992年5月起属航头镇政府领导。航头镇罗源村地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市西南部,全村1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2……。
  以境内罗源溪得名。清季属德政乡三都,解放前属广明乡,解放初属马桥乡。合作化时建立民丰高级社,属前吴乡。1958年为前吴管理区民丰生产队,1961年为前吴公社罗源大队,1974年划属朱桥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后改为村,驻地殿下。罗源村……。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