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李宅村

李宅村

  李宅村位于浍沟镇西南部,东临土山村,西邻禅堂乡邱家村。全村辖3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共529户,2262人,耕地面积3790亩,村设党支部一个,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7名,建有党员活动中心和党员电教中心。近年来,村积极转变思路,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实现富村强民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去年工作中,村党支部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在社会治安方面被评为“平安村”。在农业上,围……。
  明末,李姓始祖李富显自江西省南昌府迁此建村,初名小李庄。清代李勇出任云南蒙自知县知县。二次擒拿飞贼有功,升至刑部侍郎。清雍正三年(1725)告老还乡,建立官宅,修祠堂,改村名为李宅。清属李宅保。1941年属李宅联保处。1952年属叟刘区李宅乡。1957年建立五星高级社,属郭滩区。1968年建李宅大队,属张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李宅村民委员会,属张店镇。2012年属东兴街道至今。李宅村……。
  因此地以李姓居多,故名。建国初名为李宅村;1958年改为李宅大队;1983年改为李宅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孙桥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李宅村:位于柳树村东北侧。……。
  1949年前属海暖区少华乡、少华乡七、十三保、白沙区少华乡,1950年四区李宅乡,1952年属六区李宅乡、文港乡、宗儒乡,1956年撤区,仍属李宅乡,1957年属李宅区李宅乡,1958年公社化建李宅、汪家、山南大队,1963年从李宅大队划出建上田大队,1965年汪家大队并入文港大队,1971年恢复汪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开为李宅乡李宅村民委员会、汪家村民委员会、山南村民委员会、上田村民委员会,2……。
  李宅村位于六户镇政府西南1.5公里。村子北边是新广蒲河,西边与胜利油田钻井一分场为邻,南边越过农田稍偏东是梅宅村,村东紧靠牛六路。【村名由来】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村始祖李自新由直隶省枣强县迁来此地,见有一土岭高岗,西边是一片洼地,风水极好,就在高岗上建一宅院居住,取名李家宅子,后叫李宅村。【人口与姓氏】李宅村共有265户,795人。解放前有李曹、苏、张、崔等姓。解放后,又增加了唐、刘、王……。
  清时为缙云乡五都,民国时属廿三里乡,1949年5月为何宅乡李宅农会,1956年廿三里乡群勇高级社,1958年为廿三里大队管理区李宅生产队,1961年廿三里人民公社李宅大队,1983年属廿三里乡李宅村民委员会,1986年属廿三里镇,2003年属廿三里街道。李宅村……。
  因村民以李姓多数聚居,故称李宅村。1949年6月解放后,属海门直属区章安乡。1950年5月属临海县塗桃区章安乡。10月,临海县塗桃区梓林乡建立后,属梓林乡管辖。1958年李宅与陈宅两村合并,建立山兵生产队。1961年与陈宅分开,建立李宅大队。1983年11月改称临海县章安区梓林乡李宅村。1984年12月划入椒江市,称椒江市章安区梓林乡李宅村。1992年5月为椒江市章安镇李宅村。1994年9月为椒江……。
  在水运繁华的时代,仙居借着永安溪之便,一直是台州与金华、江西、安徽等内陆地区联系的重要纽带,物质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碰撞。习习吹来的徽派建筑、东阳木雕之风,经过数个世纪的融合与积淀,成就了仙居三透九门堂这一独特的乡土建筑风格,三透九门堂为连进式四合院家族建筑群落,雨天可以在门堂里随意走动而不淋雨,以大气、典雅、精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成为孕育仙居传统耕读文化的摇篮。李宅就是散落其中的一颗明……。
更多资料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