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刘姓由山西洪洞移此成村,因东有大刘营,命名小刘营。1949年属项城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第五大队,属孙店公社。1965年分设刘营大队,属孙店公社。1981年更名为小刘营大队,属孙店公社。1983年改为小刘营村民委员会,属孙店乡,1988年属孙店镇。刘营村……。 |
明初,刘姓人从山东枣林庄移民而来,首居刘凤舞寨(今属汲水乡)。清乾隆前期,移居此地,后有军队在此扎营,取村名刘营。1949年10月属鹿邑县汲水区。1951年5月属郸城办事处汲水区。1952年8月属郸城县张完集区。1959年设杨楼大队,属张完集公社。1961年改为刘营大队,属张完集公社。1983年改为刘营村民委员会,属张完集乡至今。刘营村……。 |
明代,刘姓先来营建村庄,故名。清属裕州招河下里。1912年属北区。1931年属四区拐河镇。1947年属鲁南县拐河区为刘营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划归方城县独树区为刘营乡。1958年成立刘营大队,属独树公社。1984年改队为刘营村民委员会后,属独树乡。1986年改置镇后,属独树镇。刘营村……。 |
明末,刘氏一族迁此定居,发展成村,得名刘营,“营”为大移民时期的编组单位。后逐渐发展为前后两个村,得名前刘营、后刘营,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八区。1958年为皮营公社刘营大队。1975年为东王营公社刘营大队。1984年为东王营乡刘营村民委员会至今。刘营村……。 |
原名柳营。清初,刘氏由开封逃荒到此落户种地。后柳氏绝嗣,刘氏发户,遂改名刘营得名。清代属扶沟县聂楼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沟县三区(吕潭)。1958年设刘营大队属扶沟县农牧场。1983年改为刘营村民委员会,属扶沟县农牧场。2010年属扶亭街道。刘营村……。 |
据清初刘姓由今王店镇刘观村迁此建庄,故名刘营。民国时属杨集区刘营保。1949年属杨集区刘营乡。1962年为刘营大队,属灌涨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更名为刘营村民委员会,属灌涨乡。1992年乡改置镇,属灌涨镇,沿用至今。刘营村……。 |
因刘姓于清嘉庆年间,从阳城迁此建庄,故名。1946年属汤范保。1948年属汤范村。1953年归牛王乡。1961年设刘营大队,属阳城公社。1983年改为刘营村民委员会,属阳城乡。2012年属阳城镇至今。刘营村……。 |
清初,刘姓人从刘凤舞寨(今属汲水乡)迁居此地,因曾经有一支军队扎营于此,且位于丁村北边,故名北刘营。1949年10月属鹿邑县丁村区。1951年5月属郸城办事处丁村区。1952年8月属郸城县丁村区。1954年至1957年为刘营初、高级农业合作社,属丁村区。1958年设刘营管理区,属丁村公社。1959年成立刘营大队。1983年刘营大队改为刘营村民委员会,属丁村乡至今。刘营村……。 |
宋代宋兵曾在此地安营扎寨,后刘姓迁此建村居住,故取名刘营。1951年属淮阳县第五区(朱集)。1958年属朱集人民公社。1981年设刘营大队,属朱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刘营村民委员会,属朱集乡。2019年属淮阳区朱集乡。刘营村……。 |
此地以刘姓居多,故而得名。明代属朱店里的谈家店保。1924年属东正区谈家店保。1930年属三区。1946年属古城镇。1949年初期属潢川县第四区尤树店乡。1954年属谈店中心乡。1958年属伞陂寺公社尤树店大队。1976年析出归属新成立谈店公社,同年从尤树店大队析出部分小队,成立刘营大队。1988年行政区域调整时,从谈店乡析出成立刘营村委会,归属成立小吕店办事处,后更名为小吕店乡,属小吕店乡。20……。 |
清乾隆年间,刘姓迁此建村,故名。清末属邓县汤山里。1937年属禹山乡第三保。1949年先属禹山乡,后属范岗乡。1955年属范岗乡刘营初级社。1957年为范楼乡刘营初级社。1958年属九重人民公社刘营大队。1959年撤区并社,属九重人民公社。1972年随公社划入淅川。1984年改设刘家营村民委员会,属九重乡。1996年乡改镇,属九重镇。2007年九重镇更名为丹阳镇,属丹阳镇。2013年更名为刘营村民……。 |
明嘉靖年间刘姓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时迁此居住,故名。1949年属厚坡区韦集乡。1973年划归淅川县。1984年设韦集村民委员会,属厚坡乡。1994年属厚坡镇。2013年更名为刘营村民委员会至今。刘营村……。 |
刘营村位于老河口市李楼镇东南角,加强村“两委会”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完善“两委会”各项功能。一是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规范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努力形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氛围。二是全面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确……。 |
清乾隆五年(1740)刘姓人家由陕西迁居此地,逐步形成村落,得名刘家营。村北建有碑亭,记载刘姓族史,高一丈有余。清朝,属谷城县兴仁区。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二十年(1931),属谷城县崔莫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谷城县一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谷城县仙人渡镇。1947年,属谷城县一区。1949年,名刘家营村,属光化县第四区(仙人渡)委员会。1952年,名称不变,属光化县三区。1956……。 |
刘营村自得名一直沿用至今。刘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