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村位于宁国港口镇街区四周,东面隔水阳江与汪溪办事处联合村相邻;南面与港口镇灰山村相邻;西面与港口镇五磁村相邻;北面与宣城市杨林交界,总面积约为8.43平方公里。港口村于2002年由原港口镇港口村、北河村、流村、蔬菜村四个村合并而成,现有大胡村、龚家湾、梅家榨、小胡村、小河滩、钟鼓潭、三八七个自然村,共有三十九个村民小组,1627户,总人口4953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数3205人,主要产业以农业、……。 |
港口村地处诏安县东部沿海的一个行政村,依山面海,与东山岛一水之隔,在平原拔地而起的崭山南侧,总户数698户(其中官仓自然村5户),总人口2795人。地理资源丰富山地面积1550亩,耕地面积1734亩,虾池面积550亩,淡水池面积200亩,浅海作业捕鱼船98艘,并在省道319线与梅港公路交叉口设置海产品小市场,沿路经过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品尝自产新鲜的海产品,尚有历史悠久的万安寨,四角寨,宗教朝圣的朝原……。 |
港口村位于古雷镇北部,北邻西林村,南邻下堀村,东临浮头湾(俗称后江),西临东山湾(俗称前江),新杜古线公路从村境通过。村自建简易公路与杜古线连接,并连通西田及后江。经济状况港口村以农业为主,渔农为辅。有耕地2969亩,其中水田640亩,农地2329亩,沙滩林地3000亩,主要农作物为番薯、芦笋、葱蒜、蔬菜和西瓜。有涂滩2000亩,主要养殖牡蛎、对虾、花蛤、泥蚶。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用电照明,家庭……。 |
在三都港之口,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 984年改为村委会。村位于三都岛南部,在镇区东0.8公里,港口山东南侧。村委会驻涵头村,辖涵头、刘厝、麻洋、塘乾头、大垄头、牛头里、樟柴湾、户岐、半山、过坪、曾厝里、塘边、钱斗湾、加垄坪、外垄、里垄、扑底等15个自然村,其中涵头村、刘厝里、塘边村、扑底村四村已连为一片居住区。设11个村民小组,654户,2419人。本村籍大学学历9人,其中博士后1人(周代……。 |
港口村位于东山岛的西南端,全村共有505户人口2057人,是一个集农、林、盐、养殖等多种产业的村庄。 古代港口村也称碧浦,邻近的海湾是天然的避风港,故称为碧海沃,村名也由此而来。明嘉靖年间,明朝官兵战船曾在此设伏,全歼入侵的葡萄牙侵略者。 港口村盐场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这里紧邻诏安湾,海运交通便捷,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诏安县盐场官府首次设立五都港口村政课税,盐业渐渐形成规模。 由于盐场官府设……。 |
南江口位于南江河与西江河的汇合处,衔接西江河,故称南江口港口。周姓最早迁入,本村现有刘、彭、陈、吴、黄、周,最大周姓。建国前属西宁县江洲村,建国后属云浮仙平乡;1953年为平罗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为江口生产大队,1963年与平罗合并为江口生产大队;1983年后与平罗分开,成立港口居民委员会,1999年为南江口港口管理区;2003年又与水上居委会合并为南江口港口居民委员会,2008年再与水上……。 |
1967年以前,碣石深海渔民长期居住在船上,处境十分艰难,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于1967年有偿征用了碣北乡梅田村和桂林村的土地共98000平方米,作为解决碣石深海渔民上陆定居的建设用地,由镇内包一、包二、红卫三个深海渔业大队的抽出部分渔户组建渔民新村,命名为港口渔业大队,1983年改为港口渔管区,198年改为港口村委会,1994年改为港口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委会至今。港口村委会是政府定居上陆连……。 |
茂名市电白区港口村位于博贺镇龙山。港口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280户,人口6800人;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亩。港口村年平均气温为23℃,年降雨量约为1600mm,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性。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蕃薯,村特色经济收入有对虾养殖业,上一年港口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550万元。近年来,港口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主要以发展对虾养殖业为龙头产业,鼓励村民外出务工,搞……。 |
港口全村584户、2565人,15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2700亩,港口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全村有166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42人从事柳编生产。医疗类:全村办理慢性病门诊105人,已享受基本医疗优惠政策。享受基本医保66人,大病保险5人,大病补充保险11人,民政救助82人。教育类:学前教育补贴21人,义务教育补贴65人(含小学和初中……。 |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全县为4乡,所辖地段属黄陂县滠源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县设6区,所辖地段属黄陂县六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县设四区,所辖地段属黄陂县三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划分乡镇,所辖地段属滠源乡,1949年所辖地段属黄陂县蔡店区飞鹅乡,1951年所辖地段属一区飞鹅乡,1955年为建华合作社归蔡店区飞鹅乡管辖,1958年为建华大队,1966年与进丰大队合并……。 |
该居民点位于长湖北岸港湾,且曾有一个码头,故名港口。村委会以此得名。1949年,属荆南县长湖区。1950年10月,属荆门县第六区。1956年4月,属拾回桥区。1956年11月,属后港指导组。1957年10月,属后港区。1958年9月,称东风人民公社港口生产大队。1959年6月,称后港人民公社港口生产大队。1961年,称后港区港口生产大队。1975年12月,称后港人民公社港口生产大队。1984年,称……。 |
明、清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慕义乡;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二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七区;1956年属黄冈县淋山河区;1957年属黄冈县方高坪指导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由原团风区响水岩乡席间12、13两个高级社合并为黄冈县团风人民公社响水岩管理区八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社时属团风区响水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后属方高坪公社,更名为港口大队;198……。 |
民国1941年6月前属金城乡十都里、沙坪保;1941年6月后属南田乡塘河联保;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属四区港口乡;1956年属白霓区东堡乡名港口生产合作社(含1-6组),民华生产合作社(含7-10组);1958年属白霓公社东堡管理区名港口大队、民华大队;1961年属白霓区东堡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东堡公社;1981年民华大队更名下坑大队;1984年属白霓镇东堡乡名港口村、下坑村;1987年属……。 |
因其位于富水湖口岸,故以所在位置与职能命名。明朝属仁厚里;清代属三都;民国属上永安乡;1950年后,属衢潭乡,分设花桥、港口、港背三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畈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畈泥管理区,改设为港背生产大队和花桥、港口二个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畈泥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畈泥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环城区畈泥乡,复设花桥、港口、港背三村;1987年……。 |
明、清代属兴国州下迁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燕厦区港口乡,称为港口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燕厦区燕厦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燕厦人民公社燕厦管理区,改称为港口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燕厦区燕厦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燕厦公社,港口生产大队更名为建兴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燕厦区燕厦镇,复称港口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燕厦乡管辖至……。 |
1883年,围修中和障时,此地开有一条通往沱江的港子,其出口称港口子,村依此得名“港口”。群峰村:取群英辈出类拔萃之意命名;朝前村:依据三中全会关于“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取名“朝前”。1961年调整公社体制,明山公社析设明山、乌嘴二公社,成立附和大队、港口大队,属乌嘴公社;1976年田园化附和大队析社为先锋大队和朝阳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正名,先锋大队更名为群峰大队、朝阳大队更名为朝前大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