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李集村[3]

李集村[3]

  李氏祖先于明洪武四年(1371),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和店北张李村定居。康熙三十年(1691),李氏三人分点定居种地,李甫在此以农谋生,名称李板庄,后称李庄,此村于1932年起了集,又名李集村。清属芦沟里。1931年属陌济乡。1941年属和合乡。1950年属和店乡。1958年设立李集生产大队,属和店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称李集村民委员会,属和店乡。2014年属和店镇。李集村……。
  李集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穆店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628209231。
  一、基本情况。李集村位于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镇区北方,距离镇中心13公里处。辖区面积66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75.4公顷,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为主。下辖10个村民小组,338户,人口1408人。设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及各类管理组织,李集村有党员55名。2014年度获得抗旱先进单位。2013年度获得区、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二、工作特点、亮点、成绩、进入新世纪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支……。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六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嵩阳乡;1949年属三区三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设三合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三合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1964年李集、龚湾、凌湾三个大队合并为李集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索河人民公社;1984年改李集村,设李集村村民委员会,属索河镇至今。李集村……。
  据传说,此地有一位姓李的人做过“天官”,因此得名,李家集,据传李家集通商经商为商贸集散中心。祖辈从江西筷子街迁徙至此,明洪武年(1369)所辖地段属黄州府黄安县滠源乡,清朝同治十年(1871)所辖地段属汉阳府黄陂县滠源乡,民国二十二年(1933)所辖地段属礼山县黄陂六区滠源里太极堂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所辖地段属黄冈管区黄陂三区黄陂县姚集联保公署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所辖地段属黄陂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国民党钟祥县第三区(石牌)滨汉乡管辖,下设保甲制;民国三十年(1941)、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国民党钟祥县石牌镇管辖,下设保甲制;解放后,1950年属钟祥县第六区(石牌)中合乡管辖,下设生产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取名东旭社;1958年撤销区制,成立人民公社,称石牌人民公社李集管理区东旭大队;1961年撤社建区,改称石牌区李集人民公社东旭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
  李是姓氏;集,小集镇李氏人赶集做生意。民国时属孝感县和平乡,1949年属孝感县顺山区;1951年属青山区;1954年属涂巷区;1958年属孝感县阳岗公社,为李集大队;年属孝感县周巷区;1976年三新大队、二姜大队并入李集大队;1978年三新大队、二姜大队从李集大队分出;1984年属孝感市(县级)周巷区周巷镇,为李集村;1987年属孝感市(县级)周巷镇;1993年孝昌建县,属孝昌周巷镇,为李集村。李……。
  李姓自从麻城始祖迁出”李家集“就有二名富人叫大向公二向公兄弟二人在李集街建房开集.所以叫李家集。解放前有一位姓李的富人在此开了集镇,后来就叫李家集,土改后,成立人民公社,叫李集大队,改革后,1987年叫李集村村委会。清代属孝感洪乐乡维新社,民国时期属孔砦乡官塘角保,后属民乐乡,1949年建国时属孝感县顺山区,1950年属杨店区,1951年属邹岗区卢管乡,1958年属邹岗公社李集大队,1961年属邹……。
  为明初古集,因居民大多姓李,解放后为李集,后在此建村,以姓氏命名,故而得名李集村村民委员会。清属鸡鸣乡,清末和民国属陡埠区,解放初属吕巷区。1956年为李集、红星合作社,1958年分别改为大队,1966年两队合并为五星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依其所辖李家集,更名为李集大队,1984年为李集村村民委员会1987年属田二河镇李集管理区。2021年李集村、五丰村和蔡湖村合并为李集村。李集村……。
  新洲区李集街李集村面积0.4平方公里,村民小组4个,户数420户,人口总数1450人,党员总数42名,办公电话13098853632,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及联系电话13098853632。全村耕地面积781亩,养殖水面50亩。物产经济以蔬菜种植、个体经营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植。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李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室内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
  义和镇李集村是一个传统的商贸古镇,商贸历史悠久。李集村位于义和镇李集区中部,雷新线南北向沿村桩中部穿过,全村下辖八个自然湾,总人口1234人,总户数285户,总耕地面积750亩,村民小组8个,设立党支部,村内党员36名,现有两委干部4名。经济状况:李集村村民收入大都以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其中有部分家庭经商,特别是外出打工人数众多,“打工经济”已成为推动村内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社会事业:20……。
  清光绪年间,李姓在此建村,后形成集市,故取名李集。1980年前,成立李集大队,后更名为南李集大队。1983年,设立李集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河口乡。2000年,撤乡并镇,隶属于河口镇。原村民委员会名称不变,沿用至今。李集村:位于河口镇东北2公里处。……。
  李、齐几姓始居,且李姓居多,故名。1980年,前成立李集大队,后更名为北李集大队。1983年,设立李集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王店乡。2000年,撤乡并镇,隶属于栖山镇,沿用李集村村民委员会名称至今。李集村:位于栖山镇西北6公里处。……。
  该庄李姓约占80%,早年又逢集市,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李集人民公社,1981年底改属岱山公社,属岱山公社李集大队,1983年恢复乡建制,属岱山乡为李集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撤乡置镇,属碾庄镇为李集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李集村:位于碾庄镇以西6.5公里处。……。
  因有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并形成集市而得名。1958年为李集公社李集大队,1983年改为李集村,成立李集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李集村:位于李集中学西北2公里处。……。
更多资料
鏃呮父鎼滅储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