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湾村……。 |
因村内李姓人居多得名。2004年6月村级建制调整,由苟家店村、农华村合并为李家湾村,同年设立李家湾村村民委员会,其名沿用至今。李家湾村……。 |
解放前属枝阳镇古城保西六渠甲管辖,1951年属枝阳区满城乡第二行政村管辖,1957年成立三湾高级社,1958年为大同公社三湾大队,1961年划归柳树公社管辖,1967年改名胜利大队,1971年恢复三湾大队,1983年将所属自然村高家湾划出后,成立李家湾村委会至今。李家湾村……。 |
此地以前全部居住有白姓,李姓人氏,故而称为白李家湾,一直沿用至今。有时人们简称为李家湾。因村委会坐落于李家湾,故名。1961年人民公社调整时属于马路公社管辖的居民点,称李湾大队。1964年由于马路公社并入大沟公社,因此李湾大队又属于大沟公社管辖的居民点。1973年马路公社再次与大沟公社分开,恢复马路公社建制。故而李湾大队又属于马路公社管辖的居民点。1983年撤社设乡,李湾大队改为李湾村,属于平头川……。 |
该地是李员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里的百姓为了纪念他,故取名李家湾。1963年八里湾人民公社成立后改为李湾生产队,1983年八里湾乡政府成立后改为李湾村。简称李湾。李家湾村……。 |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湾,故名。1949年曾属大像山镇西关村十三、十四队;1968年属白家湾乡同时成立李家湾村;1972年更名为白家湾公社李家湾村;1984年改置乡,为白家湾乡李家湾村民委员会至今。李家湾村……。 |
因解放前,本村主要土地属地主李氏宗族,居住地点及耕地都比较平坦,在几座山丘环抱之间,因此而得名李家湾。因解放前,本村主要土地属地主李氏宗族,居住地点及耕地都比较平坦,在几座山丘环抱之间,因此而得名李家湾,解放后,地主阶级瓦解,老百姓分田到户,并且大部分属于川地,土地肥沃,农民生活大力改善,但李家湾这个名称却直沿用,1983年设立为李家湾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福星镇、高楞乡、种和乡撤乡并镇时,原山……。 |
因李姓人氏最早居住在山湾处,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辛店公社所辖,1961年为太石铺公社李家湾大队,1965年仍由辛店公社所辖,1983年2月为太石乡李家湾村,1993年12月为太石镇李家湾村至今。李家湾村……。 |
因原在黄水沟附近,且主要以李姓为主,故叫做李家湾村,因委会位于,故而得名。成立于1961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后,称上秦公社李家湾大队,1967年为适应文化大革命的形势改名为红卫公社李家湾大队,1970年1月恢复原名称为上秦公社李家湾大队,1983年11月更名为上秦乡李家湾村民委员会,1997年10月撤乡建镇,称张掖市上秦镇李家湾村民委员会,2002年7月张掖市撤市成立甘州区,更名为甘州区上秦镇李家……。 |
因此村落李姓人士居多,且居住于山湾处,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汉王区佛堂乡李家湾村。1958年为汉王公社艾蒿坪管理区李家湾生产队。1961年设龙凤公社李家湾大队。1966年10月改为光明公社李家湾大队。1980年12月恢复为龙凤公社李家湾大队。1983年为龙凤乡李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湾村……。 |
由于此地大部分村民姓李并由于所处弯曲地势,因此人们习惯性的称作李家湾。1950年建乡以来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立该村,于1983年改设村委会并由碾坝镇人民政府上报县政府审批命名该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李家湾村……。 |
以前原住居民中大部分姓氏为“李”,因此,取“李”氏为村名,故称李家湾。1962年前为黄赵家公社四家大队管辖,1962年到1983年名为李家湾大队,在1982年到2007年更名为南山乡李家湾村民委员会,2007年撤销南山乡后划归为祁家集镇管辖,更名为祁家集镇李家湾村并沿用至今。李家湾村……。 |
李家湾村位于东卯镇所在地东南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有14个自然村,601户,1316口人,常住304户752人。……。 |
李家湾村位于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8公里处。167户,481人,汉族。明以前建村。李姓人最早来此依山傍水而居,渐成村落,故名。村南为山地,褐土;村北为桑干河南畔,灌淤土。耕地824亩,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 |
清康熙年间,李氏自大石桥乡安湾迁此湾定居,故名。明属岵山保。清属岵山里。1914年属北一区(下集)第四段。1938年属三区(上集)蒿坪联保。1947年属上集乡。1948年属三区(滔河)。1949年属三区(滔河)黑水庵乡。1951年属九区(下集)黑水庵乡。1956年属全店中心乡黑水庵小乡。1957年属下集黑水庵乡。1958年8月属大石桥人民公社。1961年属下集区蒿坪公社设李家湾大队。1969年属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