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大槐树移民有李氏移民到李家沟,后又有人从李家沟移至此地,又因该村前面有一小河,因此命名为李家河村。明朝时期建村,1958年成立李家河大队,1997年成立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李家河村……。 |
早期有个李姓老板在此居住且很有名气,依河而住,取名为李家河。1998年,将原王岭、李家河村合并,称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赵家河村并入李家河村,仍称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李家河村……。 |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李家河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设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村,撤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李家河生产大队,设立李家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李家河村……。 |
因李姓人在此居住,地处河边,故得名。1984年撤社改乡,设立师家园则乡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秀延镇、师家园则乡合并为宽州镇,变更为宽州镇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李家河村……。 |
1983年得名。1958年为李家河大队;1983年大队改为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属土关铺乡人民政府管辖;2011年,土关铺乡并入武侯镇,属武侯镇人民政府管辖,沿用至今。李家河村……。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李家河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 |
清朝顺治年间李姓于小河岸上建村李家河。1955年属甘谷驿乡,1961年成立李家河生产大队,属甘谷驿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李家河村,属甘谷驿镇。1989年更名为李家河村委会,属甘谷驿镇。2014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柏树沟村委会并入李家河村委会,村委会驻李家河。李家河村……。 |
1958年成立李家河大队、姬家河大队,1984年改为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姬家河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河村……。 |
解放初为河北区曹家咀大队,1953年实行乡制属于河北乡,1956年从河北乡分离为李家河乡曹家咀大队,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曹家咀革命委员会,1984年撤社设乡为李家河乡曹家咀村民委员会,2005年与高家河村合并为李家河乡李家河村,2010年撤乡并镇后为李家河镇李家河村民委员会,2012年合并为温水镇李家河村民委员会。李家河村……。 |
村以李姓人家居于交口河畔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于李家河村,故命名。1958年为宝鸡县龟川人民公社李家河生产大队。1984年为六川河乡李家河村村委会,2003年为金台区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河村……。 |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李家河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设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村,撤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李家河生产大队,设立李家河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河村……。 |
李家河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702100999。 |
李家河村概况 李家河村位于寺庄镇西北部,2001年撤乡并镇前,属高平市釜山乡,釜山乡并入寺庄镇后,归寺庄镇所辖,村庄距镇政府驻地约9公里,距高平城区约20公里。李家河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全村共有耕地1050亩,果园面积500亩,243户,735口人,村中有劳动力494人,其中从事种植业人数220人,从事养殖业人数约18人,外出打工人约180人,农村经济总收入约27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 |
李家河村位于建宁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距高平约25公里。全村260余户,总人口920余人,共分4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27名,村民代表16人,支村两委干部12人。全村耕地以玉米种植为主,食用菌大棚13栋,村里有卫生所1个,幼儿园、小学校各1所。近年来,两委干部抢抓政策机遇、团结一心,大力实施户通水泥路工程及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硬化路面达30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68盏,建设休闲小广场……。 |
李家河村位于三都乡中部。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广进煤矿的应用而生,村民在脱贫致富的基础上奔小康。然而,伴随着煤矿的关闭,占全村劳动力96%的村民失业。 一、经济、人口状况全村400户,人口1080人,劳动力470人,总耕地面积1335亩。本村地形东西长,南北宽,山川多,崎岖不平。地质属于石灰岩,土地贫瘠,产量低,利润少。三十多年的弃荒弃耕,土地质量有所下降。煤矿关闭后,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