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历史以来居住的农户大多姓李,得名李家坝。1953年为李家坝大队,1985年更名为李家坝村,设立村民委员会;2001年7月,由原李家坝、高台两个村合并为李家坝村。李家坝村……。 |
因此地多数居民都姓李,故而得名李家坝村。1950年建政为八、九联合区市场乡李家坝村。1953年改为木马区市场乡李家坝村。1955年组建李家坝三个初级社,后转为兴荣十一、十二高级社。1955年改为五马区市场乡李家坝村。1958年为五马公社市场管理区李家坝生产队。1961年为五马公社李家坝大队。1965年郝家山并入。1983年为五马乡李家坝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改为五马镇李家坝村村民委员会。李家坝村……。 |
因此地大多数居民都姓李,故而得名李家坝村。1950年建政时为八、九联合区成坝乡李家坝村。1953年4月为坪头区成坝乡李家坝村。1956年改为三仓乡李家坝村。1958年为三仓公社李家坝大队。1983年为三仓乡李家坝村。2018年为三仓镇李家坝村村民委员会。李家坝村……。 |
据说,李家坝村以李氏家族最早定居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碧口区强坝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碧口区强坝乡辖。1955年10月合并区、乡机构,强坝乡并入中庙乡,今李家坝村随之并入,属中庙乡辖。1958年12月成立碧口公社,为碧口公社李家坝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为中庙公社李家坝大队。1983年10月中庙公社改为中庙乡,属中庙乡辖。1984年4……。 |
经我李姓族人多方考证,在清朝中期以前该地居住着满族人,清朝后期由于病害战争导致部落衰亡。当时清政府为平衡民族为迁移,把湖广人口众多的民族为迁移到西部,我李姓族人得以迁移至此安居乐业,故此得名李家坝。下辖李家坝一组、李家坝二组、李家坝三组、庙坪下社、庙坪上社、崖洼山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李家坝(一组)。李家坝村……。 |
宋朝年间叫黄家坝,因黄氏无后,名叫崔王之坝,后崔家绝后,清朝时李氏为大户,更名李家坝。建国后成立李家坝生产大队,1968年与湾里坝大队合并为五七大队,1971年更名菜子沟大队,1977年路线教育时改名李家坝大队,归好梯公社管辖。1984年成立李家坝村村民委员会,属好梯乡政府管辖至今。李家坝村……。 |
李家坝村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望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224111205。 |
李家坝村 2003年8月,在村组合并中,李家坝村、白日坡村、高家岭村合并为李家坝村,周边与土城村、车溪村、三岔口村交界,土地面积9.4平方公里。2004年12月底,全村下设6个村民小组、565户,2136人,1005个劳动力,农民人平纯收入3171元。主要有蔬菜、水果、油料、茶叶种植及桑蚕、生猪等养殖业。……。 |
1949年解放后,属恒口镇西北乡二村,1956年初级社当地有草菴三里,长兴三个级层组织,4958年成立公社化,按照编制为一营二连,文革时期以建立红色政权改叫恒口人民公社红二大队,到1984年改乡并镇后,设为恒口镇李家坝村民委员会至今。李家坝村……。 |
1958年为两河口公社马尿水大队;1984体制改革改为两河口乡李家坝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2011年为两河口镇李家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李家坝村……。 |
境内有地名李家坝。1984年设立李家坝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鲁家桥村并入李家坝村(高府函〔2020〕49号)至今。李家坝村……。 |
李家坝村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金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722132999。 |
很早以前,此地为李氏族人聚居地,到建村时,村里村民李姓仍占绝大多数,加之全村地势平坦,得名李家坝村。1984年,恢复乡建制为香山乡李家坝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乡并镇为香山镇李家坝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李家坝村……。 |
李家坝村是四川省南充市高新区(顺庆区)金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302105999。 |
李家坝村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304103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