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属张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属芦庙乡;1992年撤区并乡属王楼乡(王楼、芦庙两乡合并)。1994年更名为芦庙镇,属芦庙镇,地名沿用至今。雷庄村是亳州市最北端的乡村,辖有3个自然村,700余户,近3000人,现有党员35人,村两委干部6人,村室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全村耕地面积45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以留兰香、烟叶、红薯为主。……。 |
仁和集镇雷庄村于1971年由原郑巷村划出设立,2007年,村区划调整复并入郑巷村,保留雷庄村名,村部设在原郑巷村。该村位于仁和集镇的西南部,属高岗丘陵地区,东与秦栏镇毗邻,南与金集镇接壤,东南部有焦涧水库,西北部隔涧口水库与关塘镇相望。全村人口3377人,耕地面积6228亩,拥有30个村民小组。仁金柏油路横穿全村,“村村通”工程水泥路东接仁和镇境内的天扬路,西至本村孙伙队地段,水泥路全长近4km。……。 |
雷庄村委会社区简介: 雷庄村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0.33平方公里,农用地总面积1016亩;村域内现有总人口2872人,其中雷庄村村民1072人,流动人口1800人。现有党员55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全村现有各类企业33家,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420万元。社区所辖范围: 雷庄村总面积2.12平方公里,位于金盏乡东北部,东临温榆河,周边与金盏东村、东窑、楼梓庄、曹各庄,北马房接……。 |
以此地早年有一大青杠树被雷击后,残留一个树桩,得名雷庄村。建国前名雷庄保,1952年建雷庄初级联社,1958年公社化时名一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雷庄大队,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后名雷庄村,2002年12月,根据石柱府发〔2002〕205号文件批复,将原三元村、高歇村合并到雷庄村,沿用至今。雷庄村……。 |
因该地多为雷姓村民聚居,故此得名雷庄村。1953年实行乡制书青龙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管理区,成立雷庄大队,1984年设立雷庄村村民委员会,隶属泥阳镇,沿用至今。雷庄村……。 |
雷庄村位于高碑店市北城办事处东北方向,距北城办事处2.5公里,村南与刘漫撒村相邻,西侧毗邻刘庄村,东、北分别与涿州市南史辛庄村和国家务村交界。村庄面积约230亩,总户数207户775人,党员25名。村两委班子及村级配套组织健全,村两委成员6人。村内建有卫生室、图书室、健身广场,主要街道及胡同道路硬化和道路亮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旱厕改造户数达到65%。村内有高碑店著名的谭景顺豆腐……。 |
雷庄村是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225103290。 |
据查:明朝末年(公元1634--1644年)雷氏迁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取名雷家庄,后简称雷庄。雷庄村……。 |
雷庄村东距后何寨2.5公里,南距邵庄1公里,西距黄庄1公里,北距新店子1公里。明水乐初年(公元1403-1408年)雷姓迁民建村,因此地有一鼓楼,曾取村名为雷鼓庄,后称雷家庄,简称雷庄。有658户,2196人,其中满族12人,余为汉族。姓氏有扬、李、陈、张,马、黄,刘、王等姓,以杨姓居多,聚落呈不规则矩形,块状,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0.8公里。有东西走向主街道10条。……。 |
雷庄村位于献县县城东南15公里,距陈庄镇政府9公里,亭子河横跨村东南,西南临凌庄村,南临后孙村,该村共有人口187户565人,耕地1640亩,村内现有党员24人,村两委班子4人。目前全村主要街道已实现混凝土硬化;小街小巷已实现平铺砖硬化;已安装的路灯60盏;建有1300平米的文化广场,并配有体育器材,位于标准化卫生室前;村内环境卫生实现了环卫一体化。……。 |
雷庄村是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大庄坨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0204203203。 |
据《雷氏家谱》记载:明代姓雷的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以姓氏命村名为“雷庄”,沿用至今。1958年建队,属滑县高平公社称雷庄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属滑县高平乡称雷庄村民委员会。1996年撤乡建镇,属滑县高平镇称雷庄村民委员会。雷庄村……。 |
清咸丰十五年(1855)黄河北徙,留下大片土地无人耕种,雷氏由郑庄寨迁此,因姓氏得村名。清属睢州,1912年属睢县。1928年归民权,属城关(一)区。1948年属野岗乡。1956年属野岗乡,称雷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野岗人民公社,称雷庄生产大队。1983年属野岗乡,称雷庄村民委员会。2016年属野岗镇,仍名。雷庄村:位于野岗镇东北4公里处。……。 |
明初雷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雷庄。清属安乐里。1936年属小屯联保。1941年属杨集乡。1951年属六区。1958年属小屯公社小屯大队。1962年小屯大队析置雷庄大队,属小屯公社。1984年改雷庄村民委员会,属小屯乡。1996年小屯乡撤乡建镇,属小屯镇。雷庄村……。 |
清道光年间,邑绅蔡氏管家雷某置田建村于此,故名雷庄。1928年置雷庄保,属第六区。1934年属第四区阎集保。1939年复置雷庄保,属第六区。1946年属阎集乡第三保。1949年建雷庄乡,属阎集区。1956年建雷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阎集乡。1958年改为雷庄生产大队,属阎集人民公社。1961年属阎集区阎集人民公社。1962年属阎集区周楼人民公社。1965年复属阎集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更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