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庄为吉姓始建,遂称吉庄,且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吉庄村村民委员会。解放前隶属于盱眙县戴巷;1949年2月,属锦初乡;1952年7月,属殷庄乡;1957年3月,属殷庄高级社;1958年9月,成立吉庄、牛岗、戴北大队,隶属于七一人民公社;1960年隶属于苏巷人民公社;1968年8月,隶属于苏巷人民公社革委会;1982年3月,隶属于苏巷人民公社管委会;1983年4月公社改乡,属苏巷乡;1984年1月……。 |
传明初有吉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称吉家庄。清康熙年、乾隆年和民国《安阳县志》均称吉家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吉庄。1949年设吉庄村。1958年7月改为吉庄生产大队,属邵家屯公社,同年9月公社更名,属安丰公社。1984年改为吉庄村民委员会,属安丰乡,至今。吉庄村……。 |
吉庄村位于龙兴乡东北部,共有11个村民小组,466户,1897口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88亩,属典型的以农业为主体的浅山丘陵村。该村走林业兴村的发展路子,定成退耕还林960亩,全部栽上了以柿子为主的经济林,培育牛羊养殖大户29户,全村大牲畜存栏数达到700头。狠抓花生面积扩大和品种更新达到了人均一亩花生田。林果、花生、畜牧已成全村主导支柱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新打井7眼,架……。 |
明初此地为虎头村马家仓库。一虎仙与当地农夫结为夫妇,生二子,后虎仙归山,把一子寄放仓库,初名寄庄,后演吉庄。清初虎头张姓迁此,仍名吉庄。清属存汝里。1936年属杨集联保。1941年属杨集乡。1951年属六区。1958年为小屯公社虎头大队。1961年析置吉庄大队。1984年改吉庄村民委员会,属小屯乡。1996年小屯乡撤乡建镇,属小屯镇。2005年划入汝南街道。吉庄村……。 |
清光绪年间,有吉姓从上堤的柳屯吉家堂和上堤的边姓、崔姓、管姓、谢姓同时迁此建村,王姓和胡姓分别从山东迁来,因吉姓人口多,故名取名吉家庄,简称吉庄。1949年,为濮阳县九区吉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文留乡吉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文留人民公社吉庄大队。1984年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文留公社吉庄大队。同年恢复乡建置,为濮阳市郊区文留乡吉庄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 |
清代,各姓聚居此地,村民为求吉利,取名吉庄村。清属羊册保。1913年属羊册区。1947年属泌北县。1948年属泌西县。1956年属羊册中心乡。1957年属羊册区。1959年属羊册人民公社。1961年属羊册区。1969年设吉庄生产大队,属羊册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吉庄村民委员会,属羊册乡。1987年属羊册镇。吉庄村……。 |
吉庄村是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871203208。 |
因吉姓人口居多而命名。1947年冬解放后即建为鹿头区,辖新市等21个乡。1951年民主建镇时,新市、钱岗等12个乡从鹿头区划出,建为枣阳县第十五区,鹿头区改建为枣阳县第十四区。1956年小乡并大乡,新市区和刘升区一起并为鹿头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命名为星火一大队,隶属红旗公社。1961年隶属鹿头区。1978年改名为吉庄大队,1984年枣阳行政区划改革,将吉庄大队改为吉庄村村民委员,隶属鹿头镇……。 |
吉庄村是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乾州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3101004213。 |
因该村所在地位于吉家庄而取名。历史上为前进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设立吉庄村至今。吉庄村:位于庆丰镇西北4公里处。……。 |
吉庄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淤溪镇北首,省二级航道泰东河依村而过,沈马公路、里吉公路横穿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村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气候宜人,是典型的水乡之村。全村现有人口1500多人,高产粮田1800多亩,养殖水面500多亩,是远离污染的一块净土,产出的粮、油、棉、水产品均为无公害绿色产品。勤劳淳朴的吉庄人,正以创新的思想,开放的境界,敞开热情的双臂,诚邀天下宾朋来村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
吉庄村是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05102229。 |
吉庄村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06107229。 |
吉庄村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戴湾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81112201。 |
朔城区神头镇吉庄村位于朔州市东北方向十五公里处,北依洪涛山,南傍桑干河,紧靠神头村东。村庄交通便利,北有二、三级公路,南有同蒲铁路,全村总面积为3.56平方公里,耕地2530亩,人均耕地1.2亩。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兼做零工,以增加其收入。吉庄村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现仍有明代庄堡遗垣,村内有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600多年树龄的大槐树,和200多年树龄的大桑树,还有明天顺三年(145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