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村农业经济以水稻、小麦、油菜、水产养殖、家禽养殖为主。全村有发展能手40名。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发展葡萄50亩、水面400亩;二是大力进行劳务输出,2007年以来,我村累计输出劳务800多人次,劳务经济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30多万元,完成村村通工程,和水利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近年来,……。 |
梅州市蕉岭县高场村辖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81户,人口602人;全村耕地面积52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17摄氏度,年降雨量约为1630mm,气候特征。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三华李,村特色经济收入有发展毛竹生产,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99万元。措施:抓好水稻、毛竹的管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资力度成果:提高本村的经济收入,保障稳产高产并帮助贫困户稳步脱贫。……。 |
高场村,位于坝寨乡境内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20公里。东与德凤镇平南村接壤,西与高西、器寨两村毗邻,南与德凤镇中和村、改匡寨相接,北倚罗里乡九层村交界,地处八舟河上游。海拔为670米。年平均气温15—20℃左右,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零下3—5℃。无霜期240天。地理位置在东经1080581,北纬260161之间。总面积22.7平方公里。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沿袭清代建制,划为四……。 |
1958年建立后湖农场前锋社高场大队;1962年建立高场人民公社高场大队;1975年建立高场原种场高场大队;1984年建立高场原种场高场分场;2011年成立高场街道高场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高场……。 |
历史上此处曾有一个小港口,有官船、民船停靠于此,在港口停靠处有一外地势较高的平地,当地人在此建房、开设店铺做生意,得名“高场”。1950年属石首县南闸区高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南闸区倪家公社,设立和平大队。1965年属公安县南闸公社倪家管理区。1971至1973年与合兴大队合并为和平大队。1973年与合兴大队分离后更名为红桥大队。1981年更名为高场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后属南闸区高场……。 |
循环农业试点村— —高场村 高场村位于分乡镇东部,普百旅游线路纵贯全村。由原尖山、高场、建新、大石沟四个小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9.7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646户2001人,耕地面积2352亩,公路硬化里程20多公里。2010年,生猪出栏12000头,家禽出笼6000只,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736元。2007年,该村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主导产业发展先进村”。 ……。 |
明朝初年,高姓居民从苏州等地迁来落户,在此垦荒种地,后人口渐多,形成村落,取名高场。1958年为高场大队,属六套康庄人民公社。1983年改成高场村。2002年,郜庄和高场村合并,组建新的高场村,同年设立新的高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高场村:位于七套社区西北3公里处。……。 |
清末,高姓从山庆迁居该地设场得故名。1949年属新安县棋盘区。1952年先后属新沂县新沂区、棋盘区。1957年属新沂县堰头乡。1958年属新沂县窑湾公社。1959属新沂县堰头人民公社高场大队。1963年与唐湖大队合为高场大队。1983年属新沂县堰头乡高场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8月属新沂市草桥镇高场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高场村:位于草桥镇东南5.5公里处。……。 |
高场村位于豆张庄镇西部,紧邻104国道,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现有343户,1044口人,党员41人,耕地2131亩,林地470亩,村内无集体企业,有私营企业0家。目前村集体固定经济来源为承包地租赁、上级划拨的环境整治、转移支付办公经费,每年大约16万元;年支出一般20万元,主要用途为村庄环境整治、卫生保洁、垃圾清运、路灯电费以及村级办公等。无负债。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622万元左右,主要依靠草皮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