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内紫荆山得名紫荆村。1949年前属中峰乡第9保。1951年命名荆山村。1958年改为荆山大队。1984年复为荆山村。1993年隶属永新镇,沿用至今。荆山村位于永新镇西北部,东与利群村接壤,西与紫荆村交接,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9.63平方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1090户3540人,其中,外出务工1800人。耕地面积6793亩(其中:水田面积3352亩),山林面积3000亩。……。 |
荆山村位于槐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东与大田东西坑交界。全村现有人口537人,115户,共有3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8593.3亩,其中耕地面积514亩,山林面积8079.3亩。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9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72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果蔬种植、禽业养殖及企业务工、个体运输等。【民生建设】荆山村1980年通电,1984年家家在电视,2003年实现村民引用自……。 |
1951年称荆山乡,1958年设荆山大队,1983年荆山乡,1986年设荆山村委会,1990年称荆山管理区,1999年设荆山村委会,沿用至今。荆山村……。 |
1987年成立荆山村委会,1989年改为荆山管理区委员会,1999年复称荆山村委会。荆山村……。 |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2月4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荆山村委会,沿用至今。荆山村……。 |
西汉初建村,因村南山上长满了荆棘,村里有荆树故,命名荆山。因该村民委员会位于荆山,故得名荆山村民委员会。1947年土改,1952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满城县,1961年属神星公社,1966-1982年为红星人民公社,1982年属神星公社,1984年为神星乡,1996年撤乡并镇为神星镇至今。荆山村,属神星镇所辖,总耕地面积1949亩。村址位……。 |
因村址居荆山南麓,故以山名命村名。1919年属叶县大营镇荆山乡。1938年属蕴璞乡。1941年属叶县武侯镇第八保。1947年属叶县武侯镇第八区荆山乡。1957年属北渡乡高级社。1958年属平顶山市郊北渡公社。1994年湛河区北渡乡。2014年属湛河区荆山街道。荆山村……。 |
传始建于元,地处荆山脚下,故名。民国时期属第五区。1949年属张茅区。1958年设荆山大队,属张茅公社。1965年属硖石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大队改称荆山村民委员会,属硖石乡管辖至今。荆山村……。 |
因境内有荆山故名荆山村。1956年隶属李集区荆赵乡,1958年属官山公社为荆山大队,1983年属官山乡荆山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属官山镇为荆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荆山村:位于官山镇西南2公里处。……。 |
荆山村:位于京杭运河以北,徐淮高速西侧。……。 |
原村委会位于金山脚下,金与荆谐音,故名。1997年金山下村村民委员会、种桃山村村民委员会合并成立荆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荆山社区:位于桠溪镇北3公里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属寮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为太平乡荆山高级社、荆山大队、荆山村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寮塘高级社。1962年为荆山大队。1967年,为大政革委会,1984年,改为荆山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荆山村有9个村民小组,农业户数为254户,农业人口为1165人,耕地面积为2326.33亩,其中:水田面积1871.07亩,旱地面积为455.26亩。……。 |
1949年属六区尚谌乡,1955年属向塘区尚谌乡,1956年属向塘区沙潭乡。1958年属超英人民公社荆山、竹山、尚谌大队,1959年改为向塘人民公社沙潭管理区荆山、竹山、尚谌大队。1960年划归属沙潭垦殖场,1965年属向塘区沙潭人民公社。1968年荆山、竹山、尚谌大队合并为荆山大队,属向塘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为荆山村民委员会,属向塘乡,是年10月属向塘镇。荆山村……。 |
荆山村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324101297。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荆塬、荆川大队,1966-1976年“文革”时改称荆塬、荆川大队革委会,1977-1983年称荆塬、荆川大队管委会,1984年政社分设易名荆塬、荆川村民委员会,2015年荆塬、荆川合并,称为荆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荆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