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景家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设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村,撤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景家沟生产大队,设立景家沟村民委员会。景家沟村……。 |
清朝末年,景金光兄弟五人移民搬至此地,在此山临沟居住。因其姓景,又因靠近沟居住,故命名为景家沟。清朝末年建村,1958年成立景家沟大队,1997年成立景家沟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景家沟村……。 |
取景姓住户住在山沟里之意。1958年取名景家沟大队,1984年更名为景家沟村委会,沿用之今。景家沟村……。 |
取姓打头,以沟作状,称村“景家沟”。因村委会驻地景家沟,故名。明清时期实行都里制,属八谏乡至善都。民国,在明清四乡(太平、五龙、雄山、八谏)基础上实行编村制,也称区村镇制,属县一区(驻地长治),看寺编村、为主村,小宋、上郝、景家沟、胡家庄为附村,也称联合村。1949年,沿用区、村、镇制。1953年,撤区设乡,实行乡村制,属县六区(驻地高河)王家岭乡,下辖王家岭、景家沟、上村、大沟、白家沟。至195……。 |
景家沟村位于灵石城北10公里的汾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4′,北纬36°54′。距两渡镇5公里,是两渡镇较大的村庄,座西面北,建两小山沟脚下,与军营坊村相邻,离村西北角一公里处是阁老窳村,全村有385户,1700余人,主要姓氏为景氏,耕地1400亩,河滩地400多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杂粮,粮食亩产量达1000余斤,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矿、石灰石、耐火泥土等.阁老窊村为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