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村村全村285户,有乡村人口1160人,从业人员540人,党员24名。村庄面积599.1亩,耕地面积2078亩,人均耕地1.79亩,主要经济来源为商业、三产服务业。村两委成员6人。……。 |
明永乐三年(1405),吉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吉家村。1949年,为濮阳县三区吉家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柳屯乡吉家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队,为柳屯人民公社吉家村大队。1984年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柳屯人民公社吉家村大队。同年撤社建乡,为濮阳市郊区柳屯乡吉家村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建镇,为濮阳市郊区柳屯镇吉家村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 |
吉村过去称吉家村,明代时属德胜里,因明代开州八都之一的吉澄在此修造花园,取村名吉家村,后简称吉村。1949年,为濮阳县二区吉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清河头乡吉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清河头人民公社吉村大队。1985年成立濮阳市市区,为濮阳市市区吉村村民委员会。1987年市区城关镇复归濮阳县,为濮阳县城关镇吉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吉村村……。 |
因吉姓始居而得名。1958年建吉村大队,属宝丰县曹镇公社。1983年更名为吉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属平顶山市郊区曹镇乡。1994年属湛河区曹镇乡。吉村村……。 |
此地属丘陵地带,驻地吉村圩,有两条小溪贯穿村中,村口有口水潭像“口”字,地形像个“吉”字,原名吉溪,后称吉村,故而得名。吉村村1949年后水头区光华乡,1956年属仙下区吉村乡,1958年吉村公社称吉村大队,东田大队,1963年命名为吉村大队,东田大队,1970年吉村大队与东田大队合并为吉村大队,1984年又划分为吉村村,东田村,2004年吉村村与东田村再次并为吉村村委会至今。吉村村……。 |
原吉村圩早年称之为廻龙圩,此为山间小盆地,山青水秀,地平田肥,而吉祥命名为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章源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吉村乡。1958年秋属幸福公社,次年属吉村公社为吉村大队。1968年冬吉胜大队并入,至1979年分出。1984年5月属吉村乡为吉村村。1993年11月属吉村镇为吉村村。并沿用至今。吉村村……。 |
该村历史悠久,属十里八卦范围之内的村庄之一,其村名来历不详,村中旧庙宇等迹均毁于战乱年代,吉姓人居住而得名之说法已不可考。1987年成立吉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淹底乡。2001年4月孔峪乡并入淹底乡。吉村村民委员会属淹底乡管辖至今。吉村村……。 |
吉村村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景毛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023202999。 |
【吉村】Jícūn位于李寨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西3公里,总面积1.4平方公里。有耕地1200亩,156户,508口人,3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建于1964年,现有0正式党员18名。据古石碑记载,该村原名卧牛镇,后因瘟疫流行,为避病灾,大吉大利,改为吉村。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村办小学1所,卫生所1个。碗周线沿村而过,2008年村内及出村道路全部硬化,田间道路全部拓宽,交通方便,为村民委员会驻地。辖吉……。 |
吉村位于羊头崖乡东南部,下辖吉村、北王昌两个自然村。全村105户,总人口315人。全村占地面积2287亩,其中耕地面积2087余亩、退耕还林200亩。改革发展30年来,全村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下: 约2000年打下了50多个旱井,今年又打下32个旱井,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问题;2007年村里通了水泥路.全村在2008年-2009年建成沼气46户,解决了农民做饭取暖的一大难题。吉村……。 |
吉村村是西藏林芝市朗县拉多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40426201205。 |
原为此地旧时期贵族的户名,此外该地段处于姆乡和潘菊自然村中间,故将此地命名为“吉”。“吉”意为“中间”(音译,在藏语中有中间的意思)。1988年设立。吉村村东南邻司马村,西邻库龙达村,北邻切娃乡切洼村。设有吉、吉堆、吉美、彭居4个村民小组。面积17.89平方千米,人口412人。海拔384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