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坑村位于仑苍镇政府驻地北5.5公里处,东与辉煌村及后垵村交界,西与素有茶都之称的安溪县相邻,南接丰富村,北与眉山乡相连。聚落分布在北长山南麓,呈长方形分布,村委会设在下厝尾,下辖下厝尾、草头山、大埕尾、新门口、东甲边、青洋、官后、加刀坑、谷仓等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100多人。蕉坑村村落房屋分布错落有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仑苍至眉山的公路经过蕉坑村,为蕉坑村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
蕉坑村位于金丰大山脚下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是个风景秀丽,民风朴实,住着勤劳善良的卢氏族人,全村有726人,党员23名,分布在9个村民小组,村道是74年开通的陈草公路,现是平整的水泥路面,有一个文体广场,一个村部,耕地515亩,园地703亩,林地7023亩。随着30年来的改革开放,约有300人进城务工经商,外出劳务为主要收入,在家的主要靠养猪和种植,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交通方便,距陈东……。 |
蕉坑村是汀江河的源头村,也是革命基点村。位处官庄畬族乡的东北部,与通贤乡的汉溪村。障云村毗邻,是一个山多田少偏僻的山区行政村。该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29 户628人,其中党员23名。现有山林面积1万余亩,竹林面积4000 多亩,耕地面积200多亩。境内年平均气温18.5度,年平均降雨量1780mm,无霜期27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海拔在270-480米之间,属中、矮丘陵,土地肥……。 |
蕉坑村位于“绿色金库”延平区王台镇西南部,平均海拔460米,是王台镇最高的行政村,距离集镇16公里。一、基本情况蕉坑村下辖蕉坑、大墘头、后溪、甲头4个自然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223 户、 907人。全村土地面积15791.6亩,其中耕地面积1617亩,林地面积13180.8亩。村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盛产毛竹、笋、红菇等。二、特色蕉坑村境内森林茂密,竹林青翠,有3500多亩毛竹山,面积为全镇最大。……。 |
蕉坑村地处中村乡东北部,海拔834米,东与沙县大洛中洋、后溪村毗邻,西与本乡坑源接壤,南与杜水大焙坑交界,北与大洛乡白水际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13.5公里,离三明市区27公里。全村共127户487人,有1个自然村(后塘),分3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11名。本村山林面积1.1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0.24万亩;耕地面积950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地150亩。……。 |
蕉坑村地处水茜乡的西北角,全村987人,236户,8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100亩,人均耕地面积2.1亩,山林面积5200多亩,全村5.2平方公里,海拔高415米,距乡政府3.5公里,村民收入主要靠烤烟、粮食和外出务工;村财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管护费等资源性项目,年村财收入5千元。 近年来,我村认真开展“168”党建创建活动,严格落实“3+1”实绩公示制度、村干部“双承诺”制度、“433”村务民……。 |
蕉坑村距梅仙镇14公里,3.5米宽水泥路面,海拔450米。全村3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216户79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216人。下辖3个党小组,4个村两委干部,已婚育妇180人,土地总面积7720亩,耕地787亩,属单季初区,林地4964亩,其中竹林2648亩,公益林1320亩。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9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82万元,工业产值209万元,村财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
蕉坑村系福州市永泰县葛岭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葛岭镇西北部,与清凉镇温村、丹云乡交界处。常年平均气温23度,海拔高度162米,距镇所在地19公里,距省道13公里。村部至布边3.5米宽水泥路,总长6.5公里,连接布边村水泥路、203省道。【村落与居民】全村土面积4平方公里,105户,8个村民小组,有上亭、下亭两个自然村,总人口396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水田650亩),……。 |
原为山坑,长有芭蕉,故名。宋属北团,沿用至元朝,明清时属北安里,1949年前属北团镇蕉车,1949年初属北团区石螺乡,1958年属金星人民公社蕉车管理区,1968年属北团人民公社蕉坑大队,1984年属北团乡蕉坑村,1992年撤乡建镇属北团镇蕉坑村,村委会设在蕉坑自然村,至今沿用。[蕉坑村]东与四堡黄坑村、上视村、车上村交界,北与到湖、四堡双泉村交界。村落面积约2.2公里,辖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 |
阳山县杨梅镇蕉坑村位于杨梅镇西南面,距墟镇6公里,现有总人口78户389人,劳动力234人。辖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60亩,其中水田370亩,旱地90亩。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441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开发山地种植水果和外出务工。100%的村民参加城乡医疗保险。蕉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25名,村干部6人,其中党总支委3人,村委3人。全村已经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 |
邹姓人用自己的姓氏命名地名,故名邹坑,后邹姓人迁走,范姓人入村居住,后改称蕉坑。明称清溪社蕉坑村;清称永青甲蕉坑村;民国32年(1943)属石上区永青乡;建国后属第八区(埔北)永平乡;1952年属埔北区;1957年属青溪乡;1958年10月为埔城公社蕉坑大队;1961年1月隶青溪公社;1983年12月为青溪区蕉坑乡;1986年12月为青溪乡蕉坑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蕉坑管理区改称村民……。 |
因“蕉坑”原是一条大山涌,中间一条山坑坑边长满了野蕉林而得名蕉坑。在此设立村委会,故名。1953年蕉坑乡,1958年改称大队,1983年改蕉坑乡,1986年改村委会,1989年改管理区,1999年改村委会,原属桃源镇管辖,2004年5月撤销桃源镇后划归浸潭镇管辖,2004年11月蕉坑、庙崀、横水三个村委会合并设立蕉坑村委会,沿用至今。蕉坑村委会位于浸潭镇西部,距离圩镇35公里、县城98公里。全村行……。 |
村内多高山丘陵、二面环山、山多田少,当初到本地石发现一片状似香蕉形土地,且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当地人叫河叫做坑),故取名蕉坑。又因村委会驻地在蕉坑村,故名。原油田林场的场带村,经龙门县人民政府批准,于2007年2月成立村委会,划归永汉镇管理。蕉坑村……。 |
因该村形状像香蕉,且村里多为山坑地形,故名。1958年称龙岗大队;1983年称东蕉乡;1985年与东坑分离,称蕉坑管理区;1999年称蕉坑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南口镇。蕉坑村……。 |
因此地周围的山坑边种植有许多香蕉树,故名。1949年称蕉坑村农会,1950-1957年称蕉坑大队,1963年-1986年称蕉坑乡,1986年后称蕉坑管理区,1999年改称蕉坑村委会。蕉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