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村概况 乌江镇建设村位于乌江镇政治、文化中心,北邻南京市浦口区,东临长江,全村由建设、松棵、杨庄三个村委会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6661亩,全村1709户,47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6670人。省级公路巢宁路、乌香路穿境而过,村内有四条主干道与各自然村相通;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廖村村庄整洁秀丽,风景怡人;水利设施有三座抗旱机站和一座抗旱、排涝两用站,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新村部建设于2011年……。 |
因其取“建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之意,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建设村村民委员会。1951年为大滩渡村;1955年为星星初级社,属建设公社;1958年为建设二大队;1961年二大队划分出建设大队,属建设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为建设村,属建设乡;2004年9月随建设乡并入正阳关镇,属之至今。建设村位于千年古镇----正阳关镇的西南部。310省道横穿全村,东靠肖严湖、西临淠河、南于三岔村,北于红旗村……。 |
建设村位于322省道南端,和章渡街道相接,北与靠山村相邻,由原建设村、肖村村撤并而成。辖16个村民组,703户、2364人,耕地总面积2084亩。建设村以蚕桑养殖、水稻、蔬菜种植及畜禽养殖为主要产业,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人均收入3140元。 建设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建设、肖村2个党支部,党小组4个;现有党员61人,,其中女党员14人。 党总支组成人员:总支书记魏美莲;总支副书记……。 |
建设村位于店埠镇东部15公里处,南侧是合裕路,北侧是合浦路,石长路穿村而行。全村共有村民组20个,总人口3830人,承包土地面积4667亩,山林面积6000多亩。现有小学1所,村级卫生室1所,农家书屋1处。 我村现有小二型水库2座,环村砂石路11.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6公里,全村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梅山寺庙坐落于梅山属涧沟组,生态环境优美。村党总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10人,预备党员3人……。 |
铭传乡建设村位于乡政府的西部,与六安市金安区交界,由原建设、团山二村合并而成,辖25个村民组,农业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3507亩;村成立了一个总支部委员会,设立四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总数70人;村内有卫生站1个,小学1所,县小二型水库1座,水泥路3㎞,砂石路约十公里之多,村内交通良好,生活方便,著名台湾智上公司香草山庄落实该村内小团山上,庄内风光秀丽,香味诱人,风格独特。……。 |
因沿用原行政村名,且此地有国家建设的大型铜矿,故得名建设村村民委员会。1958年建设大队属东方红人民公社安凤管理区;1961年属安凤人民公社(县直属);1975年由建设大队划出夏咀大队,隶属不变;1984年体制改革,建设村、夏咀村属安凤乡;1992年2月建设村、夏咀村随安凤乡并入会宫乡;2005年夏咀村并入建设村,属会宫乡;2010年8月建设村属会宫镇至今。建设村:地处会宫镇东部,拔茅山脚下,白荡……。 |
喻意建设新农村,实现四化奔小康,得名建设村。1949年前属栗新乡三保,1952年划入水田乡名新庙子村,1958年公社化时名新庙大队,1965年改为一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建设大队,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后名建设村,沿用至今。建设村……。 |
因此村是由以前的“辛午、龙庙”两个村合力建设的新村,再因龙庙村的前身名为建设村,故名建设村。由龙庙、辛午2村合并而成。1950年9月为建设、幸福村,属平安乡。1958年村改大队、乡改公社后属平安公社,1981年建设大队更名为龙庙大队、幸福大队更名为辛午大队、平安乡更名为土地坡公社后属土地坡公社,1984年大队改村、公社改乡后为均为村,属土地坡乡,1992年属清溪镇,1998年属土地坡乡,2002年……。 |
因境内有一公路桥名建设桥,以此桥命名为建设村。1949年前为巴县铜罐乡第11保。1952年设村。1964年从双龙村划出部分地域成立建设大队,1966年设石坝子村。1977年改为胜利大队。1982年分别更名为建设村和石坝子村。2002年两村合并成立建设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建设村……。 |
1952年,修建渝南公路时修建此桥口号为“保卫世界和平,建设人民交通”故名建设桥,取“建设桥”中的“建设”二字。1984年1月得名。解放前隶属蔡家乡第二十二保。1950年为蔡家乡跳蹬大队。1953年为大屋乡新房村。1956年隶属同心乡。1958年隶属井口人民公社建设管区,1961年为建设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星大队,1973年恢复建设大队。1984年更名为建设村。2004年由原建设村、新农村、陡……。 |
11、重庆市綦江区万东镇建设村 因其辖区原属建设乡的一部分、并在原乡驻地建设的周围而取名建设村,村委会以地处建设村境内。民国时期,隶属綦江县建设乡一、二、七保。1951年,属建设乡二郎、永和、金兰三村。1955年,划归重庆市南桐矿区。1956年,并为建设乡前进高级社。1958年,隶属万盛公社建设耕区。1962年,隶属建设、和平两个生产大队。1966年,和平大队并入建设大队。1967年,更名朝阳大队。1969年,成立朝阳大队革委会……。 |
12、重庆市大足区高升镇建设村 以“搞好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之意而得名。原为四村;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回龙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建设生产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建设生产大队,设立建设村村民委员会,简称建设村村委会;2003年白菊村部分村民小组并入建设村。建设村……。 |
13、重庆市忠县洋渡镇建设村 取其建设新农村之意得名。1961年从原洋渡公社同合大队析置,属同合公社。1984年为同合乡建设村,设立建设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随乡并入洋渡镇。2002年,建设村与石龙村、新路村合并。建设村……。 |
14、重庆市奉节县竹园镇建设村 建设村位于竹园镇东南侧,幅员面积达7.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1200米左右,最高处位于竹园镇九龙观,海拔高达1500米,具有悠久的历史,每逢节会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建设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610户,农业人口2089人,2011年建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0元。建设村党支部成立于2003年4月,现有正式党员46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党支部下设4个……。 |
15、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建设村 因解放初期建设新中国而得名建设村。以解放初期建设新中国而得名,设立建设大队,后改称村。2014年璧山撤县设区,隶属之。建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