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洼行政村辖后洼、王洼2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153亩,人口4616人,村活动场所设在后洼自然村。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 |
后洼村位于曹寺乡西北部,面积243.4公顷,辖261户983人。……。 |
后洼村位于宣化区城区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西北部,是李家堡乡一个行政村,距离城区40公里、乡政府驻地4.5公里,面积4.33平方公里。全村土地面积6457亩,耕地面积1143.3亩,人均耕地面积2.01亩;退耕还林495亩,262亩林地,其他土地面积4556.66亩。全村共有236户567人,其中农业人口567人。……。 |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在赵王河北岸建 村。因地势低洼,取名洼里,后分为两村,北面村庄称 后洼,南面村庄称前洼。后洼村……。 |
清代牛姓始住建村,因南有前洼,故名后洼。清属唐河保。1931年属桐河区前洼保。1950年属城郊区罗湾乡。1956年属罗湾中心乡。1957年属414高级社。1958年建陈庄大队,属城郊人民公社。1968年从陈庄大队析出,设立后洼大队。1984年改为后洼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至今。后洼村……。 |
相候姓始居北洼地,取名后洼候,讹为后洼。明属岵山保。清属岵山里。1914年属北一区(下集)第五段。1938年属三区(上集)。1947年属上集乡印山联保后洼保。1948年属二区(上集)。1949年先属二区(上集)张湾乡,后改属九区(下集)张湾乡,复属上集区张湾乡。1956年属全店中心乡。1957年属下集区全店乡。1958年属下集大乡全店小乡。1958年属下集人民公社后洼大队。1961年下集区全店人民……。 |
马姓迁此建村于低洼处,取名后马洼,简称后洼。清属贵梨保。1929年属东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属长桥人民公社大李楼大队。1979年析置后洼大队。1961年属长桥区。1965年属长桥人民公社。1984年设后洼村民委员会,属长桥乡。1995年长桥乡撤乡建镇,属长桥镇。后洼村……。 |
2011年8月由淅川县金河镇迁移至此,沿用原村名。2011年8月3号因南水北调由淅川县金河镇工程迁此,属中牟县刘集镇。2015年交由郑东新区代管,沿用至今。后洼村……。 |
镇平县柳泉铺镇后洼村,全村总面积9500亩,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4000余亩,其余是山川、河流及村庄,北部是杏花山前怀,山上有丰富的石材资源,有十几台大型石子机生产优质石子,是南阳、镇平、新野等地石材供应地,全村总人口2055人,辖14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在村支部、村委的领导下,全村3664亩耕地已流转1600余亩,仅此一项全村每人收入增加300余元。近年来,村建小学一……。 |
后洼村民委员会 龙固镇后洼村位于镇区正南,距离约2.5千米,村委会驻地后洼村,辖区1.86平方公里。辖后洼、魏庄、马庄、杨圩子四个自然村。11个生产组。村名多以姓氏得名。唯后洼村名,有人说,有前洼张后洼张一说,前洼张在三道圩子南边,已成故堆。前洼张部分人,在其西北部约1.5公里处建村故名后洼,张姓居多。……。 |
在盐池县南部,洼是“坬”的异写,因“坬”比较冷僻,所以常被记做“洼”主要指较大的土堆、土山坡,后洼指阴坡,阳洼指阳坡,故名。1958年成立余家堡子大队,1963年由余家堡子大队调整为后洼大队,1976年设后洼公社,后洼大队为其驻地。1984年行政体制改革时改为后洼村,成立后洼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撤乡并镇,后洼乡被撤并,后洼村村民委员会划归麻黄山乡人民政府管理。后洼村……。 |
后洼村是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24103255。 |
后洼村坐落于长山镇驻地北部,全村共有农户99户,人口345人,耕地598亩。党员11名,村民代表30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工作积极,团结务实,廉洁自律。后洼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增加经济收入,有养殖户6户,个体工商户5户。……。 |
后洼村是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中卫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022200999。 |
后洼村简介后洼村距荫营镇北6.5公里,全村人口341人,其中农业人口299人,全村总面积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1亩。隶属荫营镇,东临前洼村,西接苇泊村,南与三郊村相接,北靠上章召村,村东相距207国道和阳五高速1.8公里。相传后洼村大约建于唐朝中期,原名“后凹村”,“凹之土,皆可稼凹”,因村庄三面环山,老0开垦山地,屯聚而成,故名为“后凹”,1968年航测存档时更名为“后洼村”。村现有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