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楼村隶属小蚌埠镇管辖,东临京沪铁路,西频小蚌埠村,南接淮河,北抵徐岗村,全村位于淮上新城区腹地,全村占地面积近12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后楼中路中段,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559户人家,人口2047人(其中非农人口占94%),男女劳动力1023人,除15组有耕地外,其他均无耕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失地农民大多数都从事第三产业,人均年纯收入8375元。村内经济基础较好,环境优雅,交通便捷,淮上大道、……。 |
后楼村位于淮河南岸,临新路北侧,与甘花园村、黄家庙村相邻。全村共有人口1730人,土地1833亩,4个村民组。现有党员58人,支部委员3人,党小组7个。兴建一个新型建材厂、一个草帘厂,2010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5304元。 曾受表彰情况: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被0霍邱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称号。……。 |
后楼村位于寿县保义镇域东北部,全村913户,总人口4424人,有3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劳动力2639人,其中:男1376 人,女1263人,外出打工1469人,耕地面积1094亩。该村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有水稻种植、小麦种植、油菜种植、棉花种植及畜、禽、鱼养殖等,外出打工收入也是该村群众收入一项重要的部分。……。 |
后楼村简介 后楼村位于仲兴南部,唐仲公路西侧,该村有石桥、小圩、合作树、前后楼、黄庄、伊庄6个自然庄,9个村组,土地面积0.53万亩,人口2373人,这个村主要特点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好,粮经比达到5:5。棉花、花生种植面积比较大,蔬菜发展较为突出,除6个标准蔬菜大棚外,冬季蔬菜种植一般都在300亩以上。生产的蔬菜主要销往固镇等地,该村从事农副产品收购,木材贩运,外出务工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从……。 |
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妻子马娘娘的老家在后楼,是个大财主,朱元璋创业时借了马家不少钱,后来朱元璋做皇帝后,把借的钱还上后,还在后楼盖了木楼,木楼分前楼和后楼,故命名本村为后楼,一直延续到现在。解放后属正午区;1953年8月实行乡制,属车武乡;1956年—1969年属白园大队,1969年建武后楼大队;1971年—1984年属后楼大队;1984年2月成立后楼村,大队制改为行政村制。同年从后楼大队分出部分,成……。 |
后楼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食用菌、瓯柑产业是后楼村的主导产业,主要是规模化栽培香菇、木耳、杏鲍菇、金针菇、绣球菌和瓯柑种植,后楼村现已形成集食用菌、瓯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截止2012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321万元,村财收入2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41元。全村共辖42个村民小组,1845户农户,7120人,占所……。 |
后楼村系福安市城阳乡第四大行政村,位于福安市东部、城阳乡环乡公路中段,与秀丽的东山山麓相连接,距福安市区25公里。东与柘荣县黄柏乡接壤,西与洋面村交界,南与荷洋、马下村相连,北与官洋村连接。全村388户,人口1533人,下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5亩,林地16680亩(其中高山林场6600亩),毛竹420亩,茶园360亩。 《历史名人》 后楼村人民纯朴……。 |
以村前有一条水坝,在坝的后面建有楼房命名。1934年曾设后楼乡苏维埃政府。1965年设立后楼村大队,1984年,撤销后楼村大队,设立后楼村村民委员会。后楼村位于楮坪乡北部楮英公路旁,与英山乡接壤。全村共有1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有138户581人。全村共有党员25人,女性3人。低保户13户27人,五保户7户7人。……。 |
1958年称陇头大队;1984年称军埠区陇头乡;1986年称军埠镇陇头村委会;1990年称陇头管理区;1999年陇头各村分拆,该村称陇头后楼村委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后楼村:位于军埠镇西北部,与占陇镇下陇、占杨、占来村交界,国道324线从北面经过,距镇区2.5公里,总人口数4972人,农村党员79人,村“两委”干部8人,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手工业。……。 |
后楼村位于龙门所镇西北部,贫困村,距县城43公里、距镇镇府13公里。辖自然村2个(后楼、丈房沟)。全村216户,453人,常住62户,101人,党员2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179人,其中未脱贫2户2人。全村总面积 15.79平方公里,耕地1737.5亩,林地14959.7亩。生态护林员12人,巡河员2人。……。 |
据传古时为杜村,杜家无后,张、史、陈三姓迁入杜家所盖小楼后居住,改名为后楼。1948年4月属洛阳县第一区。1949年属洛阳县第一区李营乡。1956年属新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李营大队,属麻屯公社。1961年属董村大队七、八、九生产队。1980年改为后楼大队。1984年改为后楼村民委员会,属麻屯乡。1996年属麻屯镇。后楼村……。 |
五星镇后楼行政村位于五星镇政府北部,新野至王庄公路北侧,距县城十七公里。南连五星村,北邻大李营村,西隔溧河与马庄村相望,东与王庄镇曹营村相接。东西长2.9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4.3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清初,有乔姓兄弟二人由乔湾村(王庄镇辖)迁此建村。后因乔姓户大,集资在村后倡建“看家楼”,故名后楼至今。因村部设在该村,故名后楼村。 魏庄:明天启年间,魏姓兄弟二人由魏集(邓县辖)迁此建村……。 |
后楼村是淮滨县列入河南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后楼村耕地面积4032亩,人均耕地约1.4亩,有9个村民小组772户2838人,目前有贫困户201户984人,已脱贫154户834人,未脱贫还有47户150人。2018年预脱贫34户115人,最后尚有13户35人未脱贫。后楼村有党员34人,低保户106户118人,五保户20户43人。现有村小学1所,村卫生室1所。……。 |
于明代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卜桥迁此地定居,居住于大卢寨,清咸丰三年,在大卢寨村后建楼立村,故取名为后楼。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四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四区。1956年属山东省范县杨集区。1958年设立杨集公社后楼大队。1964年范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南省,属河南省范县白衣阁区。1968年区改公社,属白衣阁公社后楼大队。1977年属王楼公社。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属王楼乡。1984年……。 |
清初,赵氏兄弟迁此建两庄,盖有小楼,老大建庄位于后面,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建后楼大队,属包信公社。1983年12月改后楼村民委员会,属包信乡。1987年9月改后楼村民委员会,属包信镇至今。后楼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