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官庄村

官庄村

  明末,村中胡氏有人在京城任过执掌太学的官员,又族人在村中修筑一特大圩子,村民称其为“官庄圩子”,后简称官庄。1958年为官庄大队。1984年为官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向阳乡官庄村位于向阳乡东南部约10公里处,有人口4124人,土地9481亩,辖9个自然庄,一个党总支委员会,三个党支部委员会,有党员97名,是向阳乡较大的一个村,人口众多,但是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农业生产是该村的主要支柱产业。……。
  官庄村位于官庄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42个村民组,1150户,4380人,其中从事个体工商户80人、交通运输业30人、建筑业100余人、工业110人、外出务工人员1100余人,拥有山场16500亩、耕地1267亩、茶园1100亩(其中集体茶场500亩)、桑园面积1100亩。村总支下设2个支部,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0名。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余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大力实施“双……。
  官庄村位于丁家桥镇西南部,全村面积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05亩,其中水田3305亩,旱地50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全村有23个村民组,787户,人口3030人。 本村共有党员69名,其中女党员7名,有5个党支部,党总支支委5名,-郭东林 支部书记汪满芳。 村支委:-——郭东林 书记——汪满芳委员——陈锡华、汪根祥、吴芳珍村委会:主任——陈锡华委员——吴芳珍、张宁监委会:主任——张……。
  官庄村位于高士镇镇域北端,座落在素称“人在望江,命在西圩”的西圩南面,离高士镇约8.5公里,离望江县城约40多公里。实际村控制面积约8平方公里,下辖36个村民组,1382户,6000余人,耕地面积5700余亩,全村耕地大部以种植水稻为业。村总支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141名党员,怀望、花新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经济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92年开始到现在,在公路两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
  官庄村位于朔里镇最南端,东临淮北市东外环路,南与矿山集办事处朱北社区接壤,下辖官庄、丁庄、吕庄三个自然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570户,2832人,土地面积4821亩,耕地面积1890亩,可用水面近1000亩。设一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8名,其中男党员50名,女党员8名。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间有油菜、棉花、芝麻等经济作物。特色经济以养殖业较为突出,牲畜或家禽几乎家家都有……。
  官庄村  该村村域1.6平方公里,明初由-县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该村地势北高南低。土壤为湿潮土为主。聚落平均海拔26米。村东0.5公里为潮白河,属潮白河水系。……。
  明代成村。因曾为官府庄田,故名官庄。位于镇东南部,东北2公里是辛庄村,南1公里为北京市界,西0.7公里即小清河,北1.5公里为小陶村。1983年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均为汉族,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无考。村处平原¬,村址海拔31.6米。村落方形。土壤大部为沙土。盛产梨和西瓜。产小麦、玉米、杂粮。1924年、1929年、1939年、1946年于永定河四次决口,均使该村遭受洪水泛滥之灾,土地淤积沙……。
  因境内官庄坝而得名。相传,古时一官员退休后在此平坝修建庄园居住,故名。1953年4月建村,隶属洋溪乡;1955年洋溪乡并入大昌镇,隶属大昌镇;1958年更名为官庄区队,隶属大昌公社;1961年,更名为官庄大队,隶属大昌公社;1962年,划归双河公社;1981年,因重名,双河公社更名为洋溪公社,隶属洋溪公社;1984年,更名为官庄村,隶属洋溪乡;1992年,撤洋溪乡,划归大昌镇,沿用至今。官庄村……。
  因冉土司曾驻此地得名,土司为明清时期管理少数民族的官,故名官庄村。1949年前属酉阳县鹅湖乡第2保。1951年改保为官庄村。1952年划归黔江第7区。1962年置官庄大队。1983年复名为官庄村。2002年11月撤销铜鼓村、陈家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官庄村,沿用至今。官庄村……。
  官庄村位于高桥镇南部,距高桥集镇4公里。辖4个自然村,全村共593户2245人,是高桥镇行政村中人口最多的村,村内居住着少数雷、钟、兰姓氏的畲族人。土地面积18631亩,其中林地面积14830亩,耕地面积2570亩,茶果面积851亩。该村是国家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村,开辟担保基金“官庄”模式,获得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工业企业有龙生制袋厂、鸿森木业等;农业有官庄金衫种苗有限公司、荟丰园林有限公司……。
  政区概况●名称来历 晋朝闽王王审知的后代,官庄村始祖是王审知第七代子孙叔与公。因吾姓以官为姓,为了不忘先祖,故取名官庄得名。●政区划分设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为朱山头。基本情况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121人,其中常住人口1121人,流动人口147人。总人口中,男性600 人,占53.5%;女性521人,占46.5%;14岁以下191人,占17%;15~64岁810人,占72.3%;65岁以上98……。
  一是相传因村中宝谷寺有官府置办庄田资助房产,故称“官庄”;二是相传300多年前,际口出了一个宰相,特地修建一条官路从此村进入,故名“官庄”。后用于村名。村委会驻地为官庄自然村,故命名官庄村民委员会。明清称二都,民国设际官保属白台乡,1950年设云龙乡属第一区,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置官庄大队属白樟公社,1961年属云龙公社,1964年又划属白樟公社,1984年改为村委会,1987年8复归云……。
  官庄村地处官庄畲族乡中心地带,是集镇及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庄公路贯穿南北,汀江河穿过全境,是行政、教育、卫生、文化中心、设有邮政支局、信用社、供销社、35万伏变压电站。全村现有常驻人口2688人,耕地1500亩,山体面积8000余亩,有闻名遐迩的汉白玉大理石资源,储量在一亿吨左右,环境优美、古木参天、特别是随处可见的古樟树,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官庄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里曾诞生过中国革命妇女抗日……。
  村名来源于田庄,中原南迁贵族在兴化湾湾底的山海走廊通道上江口落脚之后。位居江口的官仔魏氏拥有官庄这块可耕之地,范围涉及东从魁山脚下的南洋宫里,西至福莆交界的大帽山下斗底洋里。因是当官人的田庄,故名。官庄村的许、林、郭三姓分别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入驻官庄,1966年因建东方红水库,超半的土地掩入水库底。1984年大队改官庄村,属莆田县江口镇。2002年属莆田市涵江……。
  公元580年,杨姓人来此定居,并向官方租地耕种,后来发展壮大形成村庄,故称官庄。1949年以前属崇新乡官庄保,1949年以后属新泉区官庄乡(包括寨头背)1958年属新泉公社官庄大队,1984年属新泉乡为官庄村委会,1999年撤乡设镇属新泉镇官庄村,至今沿用。下辖:线(线)岗上(官庄)、寨头背、曹家营、溪背村四个自然村。官庄村……。
更多资料
闂傚倷绀侀幖顐﹀疮椤愶箑绠犻煫鍥ㄧ⊕閸嬪鏌涢锝嗙缂佺姾顫夌换婵囩節閸屾稑娅i梺绋款儜閹凤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