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大堰村得名。2004年11月成立大堰社区,沿用至今。大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11月并得名,地名沿用至今。大堰社区……。 |
以当地曾有大堰塘得名大堰社区。2002年整合组建并命为大堰社区。大堰社区……。 |
大堰村位于大方县城东面,距县城75公里,距黄泥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大堰村北部地势较高,全村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460米。水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利用,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大堰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000—1150毫米之间,日照1230小时,其气候特点是:冬暧夏凉、气候宜人,冬短夏长,无霜期265天。全村有耕地1840亩,人均耕地1.33亩,陡……。 |
“大堰”:民国初期,为便利灌溉,当地村民修了一条堰渠引河水,堰渠较长,遂得名“大堰”。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隶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第一区署中山联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建始县中山乡。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城乡区管辖,名为黑鱼泉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猫坪人民公社猫坪管理区,名为胜利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猫坪区……。 |
大埝村位于浦口区老山林场东部,座落于老山脚下,东靠琥珀泉、珍珠泉旅游风景区,与高丽村,永宁村相邻接壤。依山而伴,为典型丘林地貌,山林资源丰富,所处地理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堪称“天然氧吧”永宁镇风景最美村。 由于地处老山,之前一直由老山林场管理委员会所管辖,2007年8月,根据浦口区区域调整需要,划归为永宁镇,正式成为永宁镇第十一个行政村。 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人口1655人,574户;……。 |
因位于原大堰乡,又因大堰场镇,故名。大堰场镇是原大堰坎乡政府驻地,2020年5月,村级建制调整,原南山寺村,原红土地村及大堰场镇合并设立大堰社区。居委会办公点设在大堰社区2组(原南山寺村办公室)。大堰社区:东邻回龙四叉柏村,南界五根柏村,西接民胜天宫庙村,北连双堰塘村。由原南山寺村1-8组、原红土地村10-4组合并而来。现辖22个村民小组,农户963户,3170人。幅员面积6450亩。……。 |
大堰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隶属于大堰镇管辖,自2011年得名后沿用至今。大堰社区……。 |
七里街道大堰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阆中市中心东南方向,距城区4公里,土地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1461.93亩,林地750亩,下辖3个居民小组,1个还房小区(大堰家和小区),现有41名党员,户籍人口800户,常住人口1780人,配备5名常职干部。社区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切实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
早在咸丰年间,涪江西侧有一条百余里长的河沟,由西东流到堰,再汇集到涪江,名叫大堰沟,社区遂借取此名为名。解放后互助组时,更名为长乐村,隶属紫云乡;1956年改为建三社;1961年紫云乡分乡改为新村大队,隶属平安乡;1982年改为射洪县太和镇大埝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射洪县太和镇北办事处;2006年更名为射洪县太和镇大堰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射洪县太和镇北办事处;2014年末村改社区,命名为大堰社区居民委员……。 |
大堰社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213107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