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村位于同安西北部,辖大丘田、半岭、吊灯、格仔埔、美山、枫脚、大埔、新田、东堤、东新、会林11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96户居民,人口1269人。农民人均年收入6950元。半岭村设党支部,党员总数51人。村主要经济收入有:水电站、务工、种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于1995年开始动工新建,共投资7万元,目前已投入使用。活动场所占地面积2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活动场所具备的主要功能有……。 |
半岭村位于英山乡西南部,北与何家山、英山村相邻,南与李家山村相连,东与田头洋村、凤洋村接壤,西与福安上白石沙坑村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半岭、老富弯、长洋、雷米丘),全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196户858人,村支书林自发,村主任林强。土地面积5901亩,耕地面积801亩(水田413亩),村民收入以茶叶、药材(太子参、白术)种植为主,以养殖业(肉兔)为辅,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 |
半岭村原由18个自然村组成,80年代以来有6个村相继搬迁,仁辖12个自然村,是全县自然村最多的行政村。该村位于镇区北8公里,海拔870米。明万历间(1581年左右),萧世泽从萌源村迁山底定居。清嘉庆间(1825年足有),萧其成从山底迁半岭拓居。明、清至民国初,半岭村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六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龙亭联保。民国29年1月,隶龙亭乡设半岭保。民国34年8月,隶周……。 |
半岭村位于社硎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处,我村共有202户888人,有出水岭、西岭、新厝山三个村民小组。我村有耕地260亩,主要种植水稻蕃薯;山地960亩,以种植杉树为主,还种植有龙眼枇杷等南方佳果。我村现有一座卫生所与一处老年人活动中心。上世纪90年代末,因我村人多地少,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外出,在江浙一带经营年糕小作坊,发展十余年来,现已遍布全国各地,使我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年糕村”。……。 |
半岭村村情概况半岭村在西苑乡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半岭村下亭,也是木兰溪的源头,木兰溪河流寄越我村一直流向仙游、莆田……由顶尾坪、下坝坪、石马头等3个自然村组成。有3个村民小组,村民130户630人。因半岭村形状如鼎,称为半鼎,民国年间又是德化村民的落脚点,后改为半岭。1958年公社化为半岭大队,1984年为西苑乡半岭村委会,半岭村耕地250亩,主种水稻,山地5000亩,以种植巨尾桉、杂木……。 |
半岭村,地处闽侯县竹岐乡半山区,闽江支流小目溪下游。距县城8公里;距316国道及福银高速5公里,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省会城市福州,交通十分便利。 半岭村总人口1143人, 现有正式党员47人,村民代表31人,村两委共有5人。下辖七个自然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地1.3万多亩,耕地1.16万多亩。 奔流不息的小目溪及113县道穿村而过,两旁山峦起伏,有鹅山、凉伞崖、管涧山等。悬崖、怪石、……。 |
东张镇半岭村地处东张镇区西部,全村总人口1101人,户数325户,管辖2个自然村(斗华自然村与半岭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移民800多人,是库区移民村。村支部现有正式党员53人,耕地面积365亩,山地面积325亩。半岭村是东张水库移民安置村,主要栽种农作物为水稻、甘薯、茭白、芋头及各种蔬菜,主栽果树有:枇杷,龙眼、杨梅、柿、柑桔等,主要林木有湿地松、马尾松、巨尾桉等。……。 |
半岭村位于石牛山的西北侧,戴云山脉的东南方,海拔550米,四周群峰环绕,东至天平城,西至小溪,南至南埕,北至高漈,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多。分为半岭、双交林2个自然村落,共有章、陈2个姓氏,现有人口647人150户。土地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8亩,林地2120亩(其中毛竹林600多亩)。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有夏长不酷暑,冬短少严寒的优势,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半岭村章氏开基久远,明万历1……。 |
分布在捷步营三尖峰的半山腰上,故名。清属福村社,民国初属福苏区西埔乡,解放初属沙和区黄岭村,1954年为半岭高级社,1958年称黄岭大队半岭小队,1960年分出为半岭大队,1964年又合并为黄岭大队半岭小队,1978年为半岭大队,1984年为白沙镇半岭村委会,1996年为白沙镇半岭村委会。半岭村基本情况半岭村距白沙镇政府有15公里,与漳平市南洋镇交界。全村总人口750人,耕地总面积360亩,山场总……。 |
半岭村位于巨口乡的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海拔350米。1996年半岭村从高山上的深沟里迁至洋后至巨口的公路边夫仁坂新址,沿用半岭村名。总面积16832亩,其中耕地面积1723亩,全村165人,623人。设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土坑自然村及半岭主村。有郑、张、林等诸多姓氏,其中郑姓占总人口的80%。该村有森林面积11096亩,木材蓄积量66576立方米。村民从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0:15……。 |
因位于吾江村与培民村中间,到吾江村与培民村的距离刚好为一半,故名。1949年前属吾江保,1949年后属吾江乡,1958年公社化为吾江大队,1961年从吾江大队拆出成立半岭大队。1984年改称半岭村委会。半岭村位于石鼓镇北部,北与吾峰镇毗邻,全村人口1268人,303户,党员32人,有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角落,水田914亩,山地1200亩,村容整洁,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始建于丙辰年的瑞丰……。 |
半岭村,即村民在曹坑自然村的半山腰上定居形成的乡村。明代属安仁上都管辖;清代属于安仁中都管辖,1931年-1934年设苏维埃政府,1935年-1937年黄立贵、马长炎、邱子明等率领闽北红军独立师在开展游击活动,使成为将乐县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游击区域,1935年建立半岭保,属第三区安泽联保管辖;1939年半岭保属民生乡管辖;1945年半岭保属民生乡管辖;1950年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1954年建……。 |
半岭村,即位于五阆山右下侧的半山腰的自然村落。明末清初(1705年),李氏宗族迁入建居,十年后苏氏宗族迁入,后其他姓氏先后迁入;1956年与湖四村拼上岭村;1960年独立,改半岭大队;1984年改为半岭村,设半岭村委会。半岭村……。 |
因村处武坪至牙城大岭的花岗岩石岭的一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半岭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半岭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半岭生产大队,设立半岭村民委员会,简称半岭村委会。半岭村……。 |
村在泮洋通往鸡公坪一岭的中间,故称。又因村中多岭且蜿蜒曲折,房屋依山而建,随山岭延伸,故称半岭。下半岭叶姓始祖叶荣一于明崇祯三年(1630),从犀溪村迁入,至今传十二世;上半岭叶姓始祖叶恒蓁于清康熙六年(1667),由犀溪村迁入定居,至今传十一世。1950年9月为第一区(鳌阳区)半岭乡。1959年3月设半岭大队属鳌阳公社。1961年划归鳌阳区半岭小公社。1965年撤区并入鳌阳公社半岭大队。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