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颍东区老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颍东区老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庙南居委会位于老庙镇集上,总人口3620人,耕地面积5163亩,辖25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党员87人。

我居委会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阜展路、阜胡路、庙口路从我居委会通过。在现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我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思想进步,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研究制定出了全年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即:依据上级各项优惠政策,围绕镇党委总体发展思路,加大力度改善本村的基础设施,美化村内环境,改善办公环境,充分地利用剩余劳动。

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着重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 路面硬化,给每条道路修了边沟,污水排放问题得到解决。村里还修建村民健身文化大院,提升老百姓生活环境。另外,“一助一”单位出资给全部村民上了医疗保险。

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我村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图书室、活动站、社区门诊正在修建之中,同时,我村还将成立秧歌队等农民艺术团体;开展了文明户、清洁户评比等活动。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日益高涨。

在两委班子的带头领导下,村内环境逐年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今后,我居委会将继续努力,使老百姓获得更大的福利,早日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

庙北居委会位于老庙镇中心,总人口1338人,总耕地面积5380亩,15个自然村,48个村民组,共有党员104名。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思想进步,我村现任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村两委高瞻远瞩地研究制定出了中长期发展思路和规划,即:依据上级各项优惠政策,围绕镇党委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按照“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宽敞的公路,整洁的街道,环境优美,村容整洁。

  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修建图书室、老年活动站。开展了文明户、清洁户评比活动,等等。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日益高涨。

  近年来,庙北居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村群众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凭借紧临老庙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向阳村紧邻老庙镇,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交通优势明显,分布11个自然村,总人口3677人,党员85人,现村班子团结,战头力强,能按时进行村务、党务公开,群众反映良好,现有种植养殖大户30人。其中程传伦养羊场年存栏近1000只带动70周围多户农民发展养殖业,郭湖王标养鸡场年产肉鸡20000只,带动5户农民发展养鸡事业。向阳村党总支也多次被上级党组织授予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2006年被省授予先进组织标兵、省法制示范村。

  2010年3月被选派到颍东区老庙镇向阳村任村党总支-王玉坤到村之后,他认真开展调查走访,积极为向阳村寻找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通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论证,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在向阳村发展大葱产业。向阳村把5万元专项资金全部投入大葱项目,加上村干部集资入股,共筹集资金20多万元,种植100亩。由村“两委”干部和选派干部、选聘大学生共同管理经营。第一年,先由村干部带头示范种植,待技术、管理成熟后,在全村进行推广。

  村两委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干群的拼搏努力下,一定能够把向阳村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向阳村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村投资兴业。

公平村共有22个自然村,47个村民组,总人口6150人,耕地8094亩,共有党员114名,下设三个分支部,分别是养殖支部、种植支部和老龄委支部。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富民政策,坚持改革为先,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强化农村经济发展观念,积极实施兴村富民。

  具体做法:

  一、抓党建带党员促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家园,该村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完善新村布局和村庄规划,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理村容村貌。目前我村正本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努力地工作着。

  二、积极实行科学种田。多年来我村始终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业增收这个中心,村两委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实行科学种田,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引导科技入户,让农民学知识,懂技术,我们通过示范种植,从而在全村逐步推广。目前该村小麦、玉米实现一村一品,亩产连年超千斤,农业不断增效,粮食不断增产,农民连年增收。

  三、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养殖、加工业、建筑业、外出务工等渠道发展经济。

马楼村位于老庙镇最东方,南与颍上接壤、东与利辛相邻。共有27个自然村,人口5520人,党员101人。马楼村地势较低,易发生内涝。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1.5公里,户户通硬质路2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大豆为主导产业,以黄瓜、西瓜等果蔬种植为辅导产业。有大型养牛场一个,已形成规模,蔬菜大棚占地面积约40亩。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董加奎楼板厂,年收益近十万元,带动周围20人就业。

村两委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干群的拼搏努力下,一定能够把马楼村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马圩村位于老庙镇东北方,现辖14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6人,党员75人。马圩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民风纯朴、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千亩西兰花基地勾画出绿色的海洋,徽派的新农村建设熠熠生辉。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加快推进西兰花、白莲藕种植基地建设,扶植壮大西兰花、白莲藕两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一村两品”工程建设,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集体经济得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务、党务及时公开,群众反映好;同时加强组织建设,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带动农民共致富!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马圩村西兰花合作社发展到2600多亩,亩产1500公斤,一年两季,蔬菜年出村量达750多万公斤,创造经济效益22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了、钱袋子鼓了,工作好开展了,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一心,正在为群众谋划更大的发展、更好的收益!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荣誉。马圩村荣获“安徽省民主公开示范村”“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阜阳市五个好党支部标兵”“阜阳市先进集体”“农村经济发展典型引领奖”“颍东区先进集体”“颍东区人口工作先进单位”等。马圩经济正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快速发展!马圩的人民期待明天更美好!。

李土桥村位于老庙镇西北方,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全村耕地面积4140亩,村民组26个,9个自然村,总人口3276人,党员64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黄瓜、西瓜等果蔬种植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1个。

  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修建图书室、老年活动站。开展了文明户、清洁户评比活动,等等。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日益高涨。

本村特色:以小麦高产攻关种植基地带动优质小麦种植,以大棚果蔬种植带动农户增收,带动广大群众种植农副产品积极性。

王海村位于老庙镇西北3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现在全村965户,总人口5123人,3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7310亩。党员113人,总支下设建筑、养殖、蔬菜种植3个支部。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思想进步,我村现任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村两委高瞻远瞩地研究制定出了中长期发展思路和规划,即:依据上级各项优惠政策,围绕镇党委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按照“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宽敞的公路,整洁的街道,环境优美,村容整洁。

  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修建图书室、老年活动站。开展了文明户、清洁户评比活动,等等。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日益高涨。

赵庄村位于老庙镇北部4公里处,下辖14个自然村,22个村民组,人口4125人,村两委班子7人,党员76人。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07亩。阜胡路、从境内通过,交通优势明显。两委班子定期召开会议,对以前的工作进行总结,积极部署今后的工作计划。为了提高执政能力,村干部经常组织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村干部的凝聚力。村务、党务能按时进行公开,群众反映良好,现有种植养殖大户20人。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黄瓜、西瓜等果蔬种植为辅导产业。

  村两委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干群的拼搏努力下,一定能够把向阳村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