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
在常州城东北隅约十公里处的横山黄猫岭之西,清明山南坡,有一座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古刹——大林寺,寺庙经风历雨,犹存至今;布局精妙,深蕴禅机;普结善缘,香客满堂;佛法育人,普渡十方。1982年11月10日,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南朝梁代王八百在此筑舍修道炼丹,至南朝陈代,始建庙观,初名“登仙馆”,后几易其名,历经兴废,才更名为大林寺。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堂院落成阶形,层层高升。殿宇巍峨壮观,佛像高大森严,内外绿树隐映,俨然江南古刹,名传遐迩。惜百年沧桑,寺院日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贯彻落实,静海法师主持大林寺修复工程,弹指数十载,终使千年古寺重展风采。据《武进县志》、清道光《武进阳湖合志》、《横山桥镇志》记载,大林寺前身始建于南朝梁代,迄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王八百隐于黄山--岁久白日飞升”,“丹井尚存”。至南朝陈代始筑“登仙馆”,后毁圮。唐乾宁初(894),道流张蛟然等重建登仙馆。宋开宝七年(974)大加营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名“冲虚观”。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1368年左右)有僧人在废基上改建为大林庵。明崇祯十六年(1643),云庵法师率众营业,继霁蟾、巨川重振,建有大殿、白云堂、大云楼、客房寮舍,重檐歇顶,威仪整肃,金容炳焕,晨昏呗咏,声达崖谷。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皇上御驾江南,大林庵和尚秉岳到扬州高旻寺接驾。皇上御书唐诗一首,撰写“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对联一副,赏赐大林庵。后更名大林寺。清同治十三年(1874)扩建,规模甚大,基广百亩,远胜于昔。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火。光绪中叶,传德和尚主持重建,计有金刚殿、大雄宝殿、罗汉殿、东西精舍、白云堂及放生池等。寺院内有银杏三株,其中一株银杏树龄已有800余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武进佛教活动得以恢复。1989年,天宁寺静海法师主持大林寺修复工作。
横山桥镇:横山桥位于江苏常州市东北郊,东经120°07’,北纬31°48’。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渔米之乡,是武进境内有名的重要大镇之一。也是镶嵌在东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全镇总面积为37.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就达9.8平方公里,所辖2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万,其中耕地1.8万亩,丘陵、山地6000亩。境内山水兼蓄、气候宜人、物茂风华、基础配套设施健全、交…… 横山桥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