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市区和平中路488号。1964年4月17日,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寺是常州规模仅次于天宁寺的国内知名佛教寺院,最早是北宋枢密副使胡宿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请额建造的“报恩感慈禅院”,简称报恩寺,原在德安门外3里。元末报恩寺与胡文恭祠皆毁,明洪武初,古鉴辉禅师当住持时在原址修建,但规模很小,明永乐元年(1403),报恩寺才移建至今址。寺内仍建胡文恭祠,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礼部尚书胡濙因念其先祖胡宿曾为宋端明殿学士,且有祠在寺内,于是奏请朝廷改“报恩寺”为“端明寺”,得到明代宗景泰帝的批准,景泰帝并“赐佛经一藏安奉焉”。明嘉靖年间端明寺又重修,唐顺之的父亲唐珤曾任湖南永州知府,一次他经过端明寺写下了一首《过寺诗》,其中有“招提六月也清凉,坐对槐阴午正长”的诗句,这也是端明寺所以俗称清凉寺的由来。清康熙年间,端明寺重建大悲阁和藏经阁。嘉庆二十二年(1817)两阁均遭焚毁。道光四年(1824)邑人石庆山集资重修山门、佛殿,咸丰十年(1860)端明寺毀于太平天国战火。清凉寺现占地面积20.1亩,原占地面积要远大于此,光绪二十年(1894)动工修复,住持静波在废墟上相继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法堂、禅堂、法融堂、海镜堂、大悲阁、荷花厅等殿堂楼阁300余间,一直至民国初年,方告竣工。“文革”开始后,清凉寺大雄宝殿及佛像被毁,但主体建筑尚存。清凉寺是常州古建筑的杰作,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且均是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庭院封闭式格局,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海镜堂、藏经楼均位于一条纵轴线上。从1983年到2007年,清凉寺还是常州博物馆的所在地。1996年常州市政府决定修复清凉寺,2011年1月清凉寺修复正式启动。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和平中路488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