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通榆县 | 隶属:白城市 |
行政代码:220822 | 代码前6位:220822 |
长途区号:0436 | 邮政编码:137000 |
车牌代码:吉G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密度:33人/km2 | |
辖区面积:84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8.16万人 |
地名由来:1958年开通、瞻榆二县合并,故名。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通榆县入选。
2022年1月,通榆县被命名为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通榆县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通榆县人口数量为28.16万人,位列白城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吉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843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通榆县位列第90名。
2021年4月,通榆县被认定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名单。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通榆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通榆县始建于1904年,最初称开通县,1958年与原瞻榆县合并称通榆县。全县辖3个街道、10个社区、16个乡镇、172个行政村、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5.04万,总面积8476.39平方公里,列全省第三位。
气候环境。通榆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长超过2900小时,年平均气温5.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无霜期约164天。通榆县地势平坦开阔,西北略高,东南稍低,一般海拔在140米至180米之间,西部多沙丘,东部多平原,土壤以淡黑钙土、风沙土等为主。
区位交通。通榆县交通区位优越。公路方面,全县100%的乡镇场已通达等级公路,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屯实现通硬化路。国道G334、G231、G503三条高等级公路在县城交会通过。铁科、嫩双两条高速公路在通榆交汇,切实带动通榆快速发展。铁路方面,铁路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平齐铁路纵贯南北。齐通高铁、通榆通用机场已列入“十四五”规划。通榆县将逐步搭建起铁路、公路,动车、高速并驾齐驱,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土地资源。通榆县耕地总面积540万亩,农民人均土地面积为27亩。草原总面积169.44万亩,湿地总面积48.1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面积均居吉林省第一位。未利用土地面积15万公顷。工业及建设用地充足,优势明显。
林业资源。通榆县是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全县林地面积172.5万亩,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杨树、柳树及樟子松,天然林主要树种为榆树,现有活立木蓄积量51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4%,全县每年新增活立木蓄积量12.1万立方米。
水利资源。通榆县水的PH值为7.20—7.80,是最佳弱碱水质,是最适合人类饮用的上好水源。霍林河、额木太河(支流)、文牛格尺河3条季节性河流从境内流过,建有向海、兴隆、胜利3座大中型水库,还有百余个自然泡泽星罗棋布。近年来,通过全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使全县地表水充盈丰富,总蓄水量达到4.45亿立方米。
芦苇资源。通榆县是吉林省最大的芦苇产区也是全国重点芦苇产地。全县苇田面积100万亩,年均产量达2万吨。
清洁能源。通榆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潜力巨大,风能方面,通榆是全省风能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可有效发电时间高达3900小时以上,全县境内可开发风场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可开发风电场容量2000万千瓦以上。光能方面,全县年平均日照时长超过2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以上,年光伏有效发电小时可达到1700小时,是吉林省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太阳能开发的首选之地。
农畜产品。通榆县农畜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有特色,闻名海内外。葵花最高年产量12万吨,是全国四大产区之一。蓖麻最高年产量6万吨,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绿豆和打瓜籽最高年产量分别为8万吨和5万吨。玉米最高年产量60万吨,高粱最高年产量15万吨,谷子最高年产量5万吨,杂粮杂豆最高年产量1万吨,芝麻最高年产量1万吨,蔬菜最高年产量5万吨,棉花最高年产量1.5万吨,辣椒最高年产量5万吨,甜玉米最高年产量2万吨。由通榆县培育的“通榆中国草原红牛”是我国唯一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牛,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生猪发展到67万头;牛发展到19.7万头;羊发展达到203万只;禽发展到780万只,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旅游资源。全县现有各类景区景点368处。特别是AAAA级旅游景区向海,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入选“吉林八景”前三甲。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是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万亩包拉温都杏树林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万亩兴隆山蒙古黄榆林是亚洲最大的一片蒙古黄榆林。通榆境内还有香海寺、乌兰塔拉遗址、清代公主陵、敖包山新石器遗址等。
历史人文。通榆文化积淀深厚,地处红山文化分布区,境内的敖包山遗址、毡匠铺墓群,可以追溯到西汉中晚期以至新石器时期,大岗遗址、张剑坨子遗址出土的玉器。通榆还是多地域文化的交融地,早期人口绝大多数是来自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的移民,人口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融合。目前,通榆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3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1项。截至目前,通榆县的高静闯关东年画、李国祥石雕、刘福山根雕等非遗产品已销往韩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地。非遗保护项目中,通榆年画最为有名。刘长恩创作的《打猪草》是通榆最早的新年画作品;姜贵恒的《剪窗花》曾创下了连续发行10年,单张发行量5亿多张的全国之最;安学贵的《年三十》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作品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刘佩珩共出版发行78幅年画作品,是通榆年画创作与发行数量最多的画家。1991年,通榆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历史沿革:
开通县设置前为哲里木盟图什业图和札萨克图郡王领土(今科尔沁右翼前旗)。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实行“移民实边”新政,开禁招垦,开始有山东、河北等地的汉民“闯关东”到此垦荒种地,人口逐渐增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经盛京将军增祺奏请,设立札萨克蒙荒行局。
清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设立开通县,隶属盛京将军洮南府;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隶属奉天省洮南府;清宣统元年(1909)五月,奉天省设洮昌分巡兵备道,开通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洮南府;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开通县仍隶属奉天省洮昌道洮南府;1913年2月27日,道改成路,府州改称县,开通县隶属奉天省北路观察使。
1914年5月23日,北路观察使改成洮昌道,开通县改隶洮昌道。
瞻榆县设置前其境是图什业图王旗(今科尔沁右翼中期)东北部游牧地。
清宣统元年六月,设置醴泉县,1914年1月,醴泉县改称突泉县。
1915年11月1日,析突泉县的二、三、四、五区共2500余平方千米,设立瞻榆县,治所暂设六家子,将全境划为4个区。
1917年10月,移于原设镇基开化镇(今瞻榆镇)。
1929年2月,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并取消道制,开通县、瞻榆县隶属辽宁省;1931年11月20日,辽宁省改称奉天省,开通县、瞻榆县隶属奉天省;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开通县、瞻榆县隶属伪奉天省,为丁类县;1934年10月1日,隶属伪龙江省;1945年8月,隶属嫩江省白城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1月,隶属吉江行政主任公署。
同月,隶属吉江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3月,隶属嫩江省嫩南行政主任公署;1946年6月,隶属辽吉区行政公署四专署;1947年2月,隶属辽北省四专属;1947年8月,隶属辽北省政府直辖;1948年8月,隶属嫩江省;1949年5月,隶属黑龙江省;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隶属黑龙江省;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白城子区专员公署;1958年10月16日,撤销开通、瞻榆两县,合并成通榆县,隶属吉林省白城专员公署(今吉林省白城市)。
1979年1月,属吉林省白城地区。
1985年5月,通榆县隶属白城地区行署。
1993年6月,撤销白城地区,设立白城市(地级),通榆县属白城市。
名称沿用至今。
树满街道来源于我县唯一一位获得独胆英雄称号的赵树满的名字。树满街道…[详细]
八区名称来源于我县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核心商业地位的八区供销社。故而得名。八区街道…[详细]
来源于历史悠久的迎新村,故而得名。迎新街道…[详细]
一、自然情况
开通镇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城中心。开通镇地理位置独特,有得独厚的区域优势,东北、东南与羊井子乡相接,西南、西北与七井子乡相接,是…[详细]
一、自然情况
瞻榆镇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县城西南46公里处,隶属于通榆县人民政府行政辖区,是原瞻榆县县城所在地,始建于1906年,是建制镇。瞻…[详细]
一、自然情况
双岗镇位于通榆县北部,北与洮南市黑水镇接壤,东和八面乡相连,西与西艾力蒙古族乡为邻,南和鸿兴镇相接。1993年由龙山乡改制建双…[详细]
一、自然情况
兴隆山镇位于通榆县西部,距县城65公里,西与同发牧场接壤,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相连,南与团结乡相邻,东与乌兰花镇相邻,是吉…[详细]
一、自然情况
边昭镇位于通榆县南部,东与苏公坨乡相连,南与长岭县交界,西与新华镇毗邻,北与七井子乡、羊井子相接,西南与内蒙科左中旗为邻。幅员…[详细]
一、自然情况
1、地理位置:鸿兴镇地处通榆县北部,东与八面乡、什花道乡相邻,西与向海乡相邻,北与双岗镇相连。镇政府驻东鸿兴,距县城20公里…[详细]
一、自然情况
新华镇地处通榆县西南部,东与边昭镇、开通镇毗邻,南与科左中旗交界,西与瞻榆镇相邻,北与乌兰花镇、新兴乡毗连。全镇辖14个行政村…[详细]
一、自然情况
乌兰花镇位于通榆县城西部。东与新兴乡相连,西与兴隆山镇、新发乡接壤,南与瞻榆镇、新华镇为邻,北与四井子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乌兰…[详细]
一、自然情况
新发乡地处通榆县西南部,与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南界为良 井子畜牧场,北界为乌兰花镇和兴隆山镇,东界为瞻榆镇,西界为 团结乡,总…[详细]
一、自然情况
新兴乡地处通榆县中部,东与开通镇相邻,南与新华镇为界,西与乌兰花镇毗领,北与向海乡相接,面积18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2…[详细]
一、自然情况
向海乡位于我县西北部67公里处,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0公顷,林地24410公顷、草地15252公顷。湿地面积155…[详细]
通榆县辖乡。1956年置包拉温都乡,1958年改包拉温都蒙古族公社,1983年置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224平方公里,人口0.4万。乡…[详细]
一、自然情况
团结乡位于通榆县西南部,距县城85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距国道111线15公里,距科铁线35公里,与通发牧场、兴隆山镇…[详细]
一、自然情况
十花道乡地处通榆县城东部,东与乾安、大安县交界,南与三家子种牛场、羊井子乡相连,西与开通镇、七井子乡相接,北与鸿兴镇、八面乡相…[详细]
一、自然情况
八面乡位于通榆县城东北40公里处,东临大安,北接洮南,南与乾安毗邻,三县交汇,总幅员面积48000公顷 ,总户数3412户,1…[详细]
一、自然情况
苏公坨乡地处通榆县东南部,东与乾安交界,南与长岭县相邻,西与边昭镇相接,北与开通镇、三家子种牛繁育场毗连。乡政府驻地在苏公坨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