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扶余市 | 隶属:松原市 |
行政代码:220781000000 | 代码前6位:220781 |
长途区号:0438 | 邮政编码:138000 |
车牌代码:吉J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密度:113人/km2 | |
辖区面积:418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5万人 |
行政驻地:三岔河镇 |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东部。东临榆树市,南靠德惠市,北接黑龙江省双城市,西与宁江区毗邻且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农安县隔江相望。总面积4464平方千米。总人口735727人(2006年)。邮编:131200 代码:220724 区号:0438 地理坐标:东经125°0′-126°10′、北纬44°44′-44°30′
扶余环境优美,名胜可观。科教文卫,繁荣发达。城区楼房林立,街道整齐,设施完整,菌能齐全。保存完好的大金得胜陀颂碑、全国唯一的满族剧团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行政区划
扶余市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全县辖11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三岔河镇、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源镇、永平乡、社里乡(根据“扶余县政府信息网”该乡已于2006年划归宁江区)、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1个国营农场、2个灌区:下岱吉灌区管理局、伊家店农场、拉林灌区管理局。
-历史沿革
扶余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期,这里便建立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部落车家——夫余国,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后几经变迁,1995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制,县政府驻地东移至三岔河镇,扶余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扶余县为黑龙江省原辖县。位于松花江干流南岸,北以松花江与肇源县分界。今吉林省松原市。
扶余一带,清代,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副都统驻伯都讷城。伯都讷 扶余县地图
城是清初“边外”(柳条边)七大军事重镇之一。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设立伯都讷站,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名伯都讷新城(今扶余镇),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设置伯都讷厅,驻伯都讷新城,同时设分防巡检一员,驻孤榆树屯(今榆树市),隶属伯都讷厅。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伯都讷厅升改新城府,驻新城,与伯都讷副都统同城;孤榆树屯巡检改设榆树县,由新城府领。翌年4月,裁将军,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裁撤伯都讷副都统。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改为新城县。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1914年2月,因与河北、山东等省新城县重名,奉令改称扶余县。同年6月,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隶属滨江道。
1929年2月,废止道制,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隶属吉林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吉江行政区,1946年5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管辖。1956年隶属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改隶白城专区。1987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县级)。1992年6月6日,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
伯都讷地方始设副都统时,辖境较宽,大致为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区、扶余县、榆树市三县市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以后新城府时期,以汇塘沟、珠尔山为界,其东属榆树地,其西属新城府,辖境与1983年9月以前扶余市辖区同。 1983年9月,改32个人民公社为乡,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乡下辖村、社;保留扶余、长春岭、陶赖昭、五家站镇,国营农场不变。1987年,全县共有9镇、26乡和两个国营农场。各乡镇计辖22个街道、474个村。
1995年扶余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25个乡,10个镇,两个国营农场。483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1145011人,14个少数民族。
1995年12月,扶余县辖四马架乡、永平乡、社里乡、新站乡、更新乡、徐家店乡、伊家店乡、石桥乡、三义乡、肖家乡、榆树沟乡、新城局乡、大三家子乡、二龙山乡、拉林乡、万发乡 扶余县
、大林子乡、七家子乡等18个乡,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三岔河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等8个建制镇。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
2005年乡镇合并,2006年社里乡划归松原市,扶余县现辖三骏乡、永平乡、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等6个乡,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三岔河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大林子镇、新万发镇、新源镇等11个建制镇。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辖41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35727人,182696户。农业人口663106人,城镇人口72621人。9个少数民族,10740人。
2022年1月,扶余市被命名为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扶余市名列其中。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扶余市人口数量为47.5万人,位列松原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吉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15位。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扶余市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扶余市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17年2月,扶余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9年1月,扶余市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扶余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15名。
2004年,扶余市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6名。
和兴街道…[详细]
育才街道…[详细]
联盟街道…[详细]
士英街道…[详细]
铁西街道…[详细]
扶余县三岔河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吉林省北部的商埠重镇。三岔河镇介于长、哈两市之间,京哈铁路、国道102线和同三高速公路分别从中、东、西,穿境而过。有着得天独…[详细]
长春岭镇地处松原市东北部,南与大林子、弓棚子接壤,东与伊家店乡相邻,西与三骏乡接壤,而北面隔松花江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望。全镇幅员30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详细]
五家站镇位于扶余县中南部,地处松花江北岸,是扶余县的农业大镇和商贸重镇。这里南隔松花江与农安、德惠相望;北有弓五路与开方线相连,可直达松原、扶余;扶陶公路从镇北…[详细]
吉林省扶余县陶赖昭镇位于东经125度,北纬144度,东与榆树市接壤,南与德惠市隔江相望,西邻农安县,美丽富饶的第二松花江境内59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96.43平…[详细]
蔡家沟镇是扶余县东北部的重镇,也是松原首批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全镇幅员面积197平方公里,总人口数43000人。全镇居民以汉族为主体,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朝…[详细]
扶余县弓棚子镇位于301省道与143县道交汇处,距扶余县城27公里,距松原市7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通讯快捷,流通活跃,商贾云集,是远近有名的商贸重镇。全镇幅员…[详细]
三井子镇位于松原市区与扶余县的中间位置,距离县城55公里,距离松原市区4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6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83个自然…[详细]
增盛镇位于第二松花江北岸,南与农安县、前郭县隔江相望,总幅员面积345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总人口36555人,其中农业人口33065人,…[详细]
新万发镇位于县区中部,地处北纬44°58’--45°11’,东经125°24’--125°40’之间,东接弓棚子镇,南邻五家站镇、新站乡,西连三井子镇,北靠大林…[详细]
大林子镇位于扶余县的西北部,东连更新乡,南接弓棚子镇、新万发镇,西靠二龙山乡,北邻长春岭镇、徐家店乡。幅员面积185.6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详细]
新源镇原名七家子乡,位于陶赖昭镇和三岔河镇之间,东临102线国道,西与陶三公路接壤,并紧挨京哈铁路线,交通的便利为新源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名乡镇有新疆…[详细]
得胜镇位于吉林松原市扶余县。下辖:
220724111200 121 得胜村
220724111201 122 前阳村
220724111202 12…[详细]
三骏乡是松原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拥有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朝鲜族、傈僳族、苗族、黎族、白族九个少数民族,其人口为6362人,该乡地处吉黑两省交…[详细]
永平乡地处扶余县西部,东接三井子镇,南连社里乡,西与宁江区善友镇为邻,北与三骏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永平村,距松原零公里处距离21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详细]
新站乡位于扶余县西南部,第二松花江右岸,东与五家站镇相邻,西与增盛镇接壤,南与农安县隔江相望,北与三井子镇相连。总幅员面积213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0161公顷…[详细]
更新乡位于扶余县东北部,东与黑龙江省双城市隔河相望,南与弓棚子镇、西与大林子镇、北与伊家店乡交错相连。全乡幅员177平方公里,共有12个行政村,55个自然屯,8…[详细]
肖家乡位于扶余县中东部,距县城9公里。东连三岔河镇、蔡家沟镇,西接弓棚子镇,南临五家站镇、陶赖昭镇,省道科铁线从乡域中心经过,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详细]
伊家店农场位于扶余县北部,北靠松花江,东临拉林河,西、南面与伊家店乡紧密相连。全场幅员面积3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1公顷,水面733公顷,总人口54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