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厂镇 | 隶属:沭阳县 |
行政代码:321322105 | 代码前6位:32132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27 | 邮政编码:223800 |
车牌代码:苏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9万人 |
人口密度:约51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马厂历史悠久,宋代前为硕项湖的冲积淤地。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骑兵部队南征得胜,班师休整途中见此地草肥水甜,气候宜人,遂养兵憩马于此,人们见马多而称之为“马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后人们习惯称“马场”为马厂。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统一中国;废丞相、设三…… 朱元璋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一、概况
“淮海经济区历史名镇”——马厂位于沭阳县城东部23公里处。辖19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近8万人,镇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亩。
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骑兵部队南征得胜,班师休整途中见该地草肥水甜,气候宜人,遂养兵憩马于此,人们见马多而称之为“马场”,后演变为“马厂”。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后,这里曾为马厂区、乡所在地,1954年为沭阳首批镇,即沭城镇、马厂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马厂乡,1986年撤乡建镇至今。马厂镇交通便捷,环境优雅,326省道横贯东西,六塘河、柴南河纵横腹地。向东、西各12公里分别是宁连高速和-公路以及新长铁路相通,从马厂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马厂镇位列第960名。
2023年12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马厂镇为2023年江苏省卫生乡镇。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马厂镇位列第934位。
2021年10月,马厂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922位。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马厂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马厂镇位列第705名。
2014年7月,马厂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1934年),设置马厂乡。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1940以后),置马厂乡。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置马厂区。
新中国建国初期(1950年)置马厂区、马厂乡。
1957年撤区并乡,仍置马厂区、马厂乡。
1958年设立马厂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马厂乡。
1987年撤乡改置马厂镇。
马厂历史悠久,宋代前为硕项湖的冲积淤地。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骑兵部队南征得胜,班师休整途中见此地草肥水甜,气候宜人,遂养兵憩马于此,人们见马多而称之为“马…[详细]
因位于马厂街南边而得名。1958年设立厂南大队。1983年更名为厂南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厂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因位于马厂街东边而得名。1958年设立厂东大队。1983年更名为厂东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厂东社区居民委员会。2001年徐塘圩村村民委员会并入…[详细]
因位于马厂街西边而得名。1958年设立厂西大队。1983年更名为厂西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厂西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位于马厂街北边而得名。1958年设立厂北大队。1983年更名为厂北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厂北居民委员会。2001年三里圩村村民委员会与厂北社…[详细]
因在此居住的赵姓人居多而得名。1958年设立赵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赵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更名为赵大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最早在此居住的为单姓人家而得名。1978年设立单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大单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潘庄村村民委员会并入大单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详细]
1958年设立司庄大队。1982年更名为司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司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1955年高级社社长苗茂江任职期间说话办事很民主,人们便称该高级社为民主高级社,久称成名。…[详细]
清朝时这里年年发洪水,群众自发在四周设立两层土堆防洪而得名。…[详细]
因位于古屯河南侧而得名。1958年设立古南大队。1983年更名为古南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秦马棚而得名。此地在元代是朝廷养马的地方,后为秦姓地主所有,故称秦马棚。…[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金墩而得名。1958年设立金墩大队。1983年更名为金墩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1958年设立东场大队。1983年更名为东场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为纪念烈士杨炳来而得名。解放初设立炳来乡。1958年更名为炳来大队。1983年更名为炳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解放前葛姓农户再此种植了数亩梨树而得名葛梨园,后更名为葛园。…[详细]
该村解放前曾是葛荡乡驻地,故名。解放初期称葛荡乡。1958年设立葛荡大队。1983年更名为葛荡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1958年大跃进时,马厂公社在该地搞绿化、栽果树,寓意一年四季青春常在,故名。…[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王竹园而得名。1958年设立竹园大队。1983年更名为王竹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丁庄而得名。因与华冲丁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重复,故更名为丁大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杨大庄的边上有一座大木桥,故名。…[详细]
为纪念革命烈士胡以选而得名。1958年设立胡庄大队。1974年更名为黄竹元大队。1983年更名为黄竹元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黄竹元村村民委员会与沈王…[详细]
因过去王姓大户在动乱年代筑圩防贼,故名。…[详细]
2001年张杨村村民委员会与朱庄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大口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马厂绿豆饼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的特色小吃。马厂制作小豆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马厂老街上仍有几十户人家以此为业。三四十年代以汪明甫、汪明楼两家最为出名,现在最老的字号当数徐文世家。制作小豆饼共有
在沭阳马厂镇老街东头,有一家坐北朝南的季姓馍头作坊,别看是寻常百姓,其貌不扬,可他们继承祖传工艺,做出的小馍头却是独具特色,名闻遐迩。一般馍头的做法是:用面糟头和面,待面发酵后兑碱做好馍头蒸熟便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