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魏营镇 | 隶属:泗洪县 |
行政代码:321324103 | 代码前6位:32132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27 | 邮政编码:223800 |
车牌代码:苏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社区、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相传三国时魏国曾屯兵于此,故名。
基本介绍:
魏营镇位于泗洪县西南方向,距泗洪县城15公里。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称:“此地为三国曹操屯兵处、故得名”。该镇南与双沟镇毗邻,北与车门乡相望,东与瑶沟乡相连,西与上塘镇接壤,境内古文化遗存有豆冲古人类化石遗址,西周文化遗址,大夏文化遗址、吕布辕门射戟台、五营之哨遗址。全镇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0.5万亩,现有两个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3.6万人口。境内交通便利,宁徐、官墩、魏峰、魏车等4条高标准柏油路贯穿全境。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西瓜、花生、三麦、水稻、玉米等,“新科牌”无籽西瓜种植面积达3万亩,素有“西瓜之乡”的美誉,“魏营牌”甜糯玉米被江苏省农林厅认证为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魏营镇为2023年江苏省卫生乡镇。
2022年1月,魏营镇被命名为第四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文化旅游:
王瑞遗址原名先射台遗址,为环水墩型遗址,高约5 米,文化层厚约3 米,面积约5600 平方米,红烧土和遗物较多,西部有红烧土堆积,其下曾出土红砂陶扁足。采集遗物有灰绳纹陶罐、豆、黑皮泥陶豆,
王铺烽火墩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镇王铺村西北的岗地上,东北距先锋水库2公里,东南临王铺村,遗址呈圆墩台型,墩高4 米,底径15 米左右,墩北原为古代驿道,顶部残存约1 米厚的灰黑土层。据清光绪《
大夏遗址东距大夏村200米,西南方向100米为宋王庄,遗址东侧为一条由北向南流淌的沟渠。遗址为墩台型,中间隆起,高约2 米,呈漫坡状向四周缓慢降低。面积约1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 米左右,可
涧北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南800 米的农田中,东临车魏公路,东南为涧北窑厂,北距改涧路200米,西面紧靠涧北村,遗址由大小二墩组成,大墩在东小墩在西,紧密相连,二墩结合部有一条南北向的
历史沿革:
1941年设魏营乡,隶属泗南县魏营区。
1949年隶属泗洪县魏营区。
1957年重置魏营乡。
1958年撤乡设魏营人民公社。
同年并入上塘人民公社。
1959年析置魏营人民公社。
1983年复置魏营乡。
200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苏民行〔2000〕50号)通知,撤销魏营乡,设立魏营镇。
名称沿用至今。
相传三国时曹操屯兵于此安营扎寨,得名魏营。…[详细]
前营:位于魏营之南,故名。1949年为前营村。1958年建前营生产大队。1983年析出另建王瑞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前营村。2000年,经泗洪县人民…[详细]
相传三国时曹操、刘备、吕布屯兵于这一带联合作战,共驻扎五个营地,此营为刘备所驻,故而得名刘营。…[详细]
此村建有庄圩子,因靠近涧沟,故名。1949年为涧圩村。1958年建涧圩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涧圩村。2013年,经泗洪县人民政府(洪政复〔2013〕…[详细]
庞塘社区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此处是武姓官宦的府居,因犯上被抄斩,管理武家庄园的程姓(后改姓陈)居此,因三面靠岗,雨水长期从此冲刷而过,得名陈冲。另清末此处是双沟至泗州府的官路从村…[详细]
以辖区位于涧北村东侧,故名。1949年为涧东村。1958年建涧东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涧东村。2013年,经泗洪县人民政府(洪政复〔2013〕73号…[详细]
涧北社区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欧姓居住岗岭上,得名欧岗。1949年为欧岗村。1958年建欧岗生产大队。1981年析出另建邹庄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欧岗村。2001年欧岗村与邹庄村…[详细]
宋姓修桥于此村,得名宋桥。1949年为宋桥村。1958年建宋桥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宋桥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历史上豆姓居此,位处岗坡与洼地之间,洪水长期从此冲刷而过,此地形俗称""冲"",故名。…[详细]
相这里有一位王姓会武术,他使用的武器是拐子,此村得名王拐子。…[详细]
红旗水库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