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官山镇 | 隶属:睢宁县 |
行政代码:320324107 | 代码前6位:32032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4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官山镇素有“睢宁南大门”美称。南与安徽省泗县隔河相望,西部龙、官、荆、赵等7山峰峦苍翠,境内龙河、白马河、潼河三河环绕,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特别是筹建的4A级农村旅游景点荆山,素有睢宁长白山美称。
基本介绍:
官山镇地处睢宁县南部,有睢宁县南大门之称,与安徽省泗县接壤,地理环境优越,境内河道密集,104国道纵贯南北,睢灵公路横穿东西,区位优势明显。距睢宁县城、徐速宁高速公路15公里,东临欧亚大陆桥堡连云港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下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8万余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
官山镇地处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尤其适合农作物生长,1958年-总理亲自颁发奖状,授予官山镇“粮食囤”称号。意杨储蓄量为苏北第一大镇。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镇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现已发展到2000亩,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已被徐州市评为绿色环保食品。
官山镇
荣誉排行:
2023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官山镇为2022年度江苏省卫生镇。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官山镇上榜。
2022年1月,官山镇被命名为第四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官山镇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2020年江苏“味稻小镇”推介名单公布,官山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官山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豆山海拔35 米,为孤立山包,山上不断发现小型墓葬。1993年12月发现一座竖穴岩坑墓。该墓位于豆山山顶,墓顶有约1米厚的封土,长方形竖穴岩坑,方向30°,墓口东西残长3.6、宽2.4、深4
历史沿革:
2000年官山乡、黄圩乡合并设立官山镇,沿用至今。
清朝光绪以前名叫墓山,因山上坟墓多而得名。当地窦氏与王氏争夺集市,两家把官司打到衙门,经调处,集市既不叫“容桂集”也不叫“王集”,另取名为“官山集”,…[详细]
境内有山一座,为龙山,以此得名。建国初期属大吕乡,1957年属官山乡,1958年为官山人民公社龙山大队,1983年后分成龙山村和湖山村,2001年龙山…[详细]
清朝乾隆年间,有王姓家族在此居住,史称大王庄,至光绪年间,原朱楼乡吊桥村一个叫汤集的小农贸市场搬迁至此,故演变成为汤集庄,又因社区驻地在汤集庄,故名。…[详细]
起源于明朝中叶,吕氏始迁祖来自山东莱芜,为避战乱迁徙至此。五百多年,繁衍生息,形成自然村庄,得名大吕庄,又因社区坐落在大吕庄,故名。…[详细]
以境内吴桥命名。1953年属吊桥乡,1958年属官山公社为土山大队,1983年属官山乡为吴桥大队,2001年属官山镇为吴桥村民委员会,2010年属官山…[详细]
清时叫刘家圩,后因黄姓居民数量多,到民国时改称黄圩,沿用至今。…[详细]
以境内张庄,洪庄二自然庄首字取名。1958年属官山乡为张洪生产大队,1978年属官山乡为张洪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张洪村、王环村合并,合并后的村…[详细]
始于清初,岳姓居多,从前有家开过一个很有名气的店铺,得名岳店,社区因驻地在岳店庄而得名。…[详细]
当地百姓因姓窦较多,而得名窦庄。建国后至1956年,隶属李集区荆赵乡,1957年撤区并乡属官山乡,1958年属官山公社窦庄大队,1983年为官山乡窦庄…[详细]
因村委会驻地坐落在魏楼庄,故名。1958年属官山乡为张桥大队,1964年,魏楼庄、张开庄、和杨湖庄划为魏楼大队,1974属官山乡为魏楼大队,2001年…[详细]
早期此山前主要为赵姓居民,故名。1956年属荆赵乡,1957年属官山乡为荆山村,1958年属官山人民公社为荆山大队,1983年属官山乡为赵山村村民委员…[详细]
因境内有荆山故名荆山村。1956年隶属李集区荆赵乡,1958年属官山公社为荆山大队,1983年属官山乡荆山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属官山镇为荆山村村民…[详细]
相传自古张姓在此居住,故名。1956年属荆赵乡,1958年属官山人民公社为张山大队,1983年属官山乡为张山村民委员会,2000年属官山镇设立张山村村…[详细]
此山居民先祖为宋姓,故名。1958年为黄圩公社一大队,1959年改为宋山大队,1983年属黄圩乡为宋山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属官山镇为宋山村村民委员…[详细]
明末,张氏迁居至此,在轴山东侧傍山临水之处建房,取名水张,后经繁衍生息,形成远近闻名的大村庄。又因村委会驻地水张,故名。…[详细]
张姓始祖再此居住,繁衍生息,逐渐形成集市,得名张集。…[详细]
当地黄姓人丁兴旺,发展很快,占据前大半个村庄,故名。…[详细]
明朝末年张姓迁来此地后,此地到处是水,均为湖泊、沼泽,遍地芦苇,故取名芦苇张,后因黄河改道,水患得以减少。经过多少代人的辛勤努力,繁衍生息,张姓发达了…[详细]
相传一户姓田的和一户姓李的人家共同在此开荒种地,通过多少代人繁衍生息,形成村庄,得名田李庄。…[详细]
以境内有杨怀自然村而得名。1957年前属刘庙乡,1958年属官山乡为杨怀大队,1979年属官山镇为许庙大队,2001年属官山镇为杨怀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详细]
因1956年最先建立初级社,取名灯塔演变而来。…[详细]
因该村由多村合并而成,故名。1949年10月至1953年5月隶属二庙乡,1957年至1962年属黄圩人民公社第四大队,1962年属黄圩公社联合大队,1…[详细]
人民公社时,象征人民的美好愿望,故名。1957年前属邱集管辖,1958年划归黄圩公社为曙光大队,1983年属黄圩乡为曙光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属官山…[详细]
为纪念解放战争期间三位烈士(葛德志、杜玉奎、汤才柱)在此被捕后牺牲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