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建阳镇 | 隶属:建湖县 |
行政代码:320925101 | 代码前6位:320925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5 | 邮政编码:224000 |
车牌代码:苏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1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建阳镇宋代为长建里,万历年间推官李春开督浚建港沟,居民多半位于沟北,以沟北为阳,取长建里的“建”字和“阳”字合为建阳,沿用至今。
基本介绍:
建阳镇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南宋左丞相、民族英雄陆秀夫故里。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西依射阳湖,南接扬州,北达连云港,傍邻建湖县城,紧靠-、204国道和盐城机场,新长铁路和省道盐淮公路横贯其中。面积93.5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
经济活跃——工业化进程加快,已建成机械、铸造、轻纺、建材、电子等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机械、轻纺业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为全镇的主体经济。傍邻县城的建阳工业园区区位优势独特,占地3.5平方公里,园区内“六通一平”,已成为区域内外资、民资投资发展的优选载体。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面推进。全镇土地肥沃,特产富饶,已建成万亩优质粮、万亩水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建阳镇为2021年江苏省卫生镇。
2021年10月,建阳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808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建阳镇位列第775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建阳镇上榜。
文化旅游:
泰山寺在建阳镇新阳村戛粮河西,有一个方圆约50余苗的小岛,岛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名叫“泰山寺”。泰山寺亦叫东岳庙。据《新阳村泰山寺年考》记载:该庙“唐时鸿基初奠,一世祖为永相公老和尚”。
经过几年的时间,目前规模比较大,寺庙周围修建了堤坝,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老百姓都会云集于此,为当地香火最旺的寺。
有大雄宝殿一座、僧人住所等。该寺庙在原有基础上翻建。据当地老百姓传说陆秀夫曾凿该寺庙的墙,借助寺庙的灯光读书。
祁以德(1868-1928),建阳镇顾庄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武举,次年考中进士,授御前花翎侍卫,官至安义镇总兵,墓存高1.5米,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
1998年调查发现,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其西端近200平方米被挖为鱼塘,沿塘边可见多口棺木残疾。沟边、农田中可采集到青釉瓷罐、碗、酱釉壶的残片以及“开元通宝”“宋元通宝”钱币等。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建阳上游人民公社。
1983年体制改革时,改置建阳乡。
1987年,撤建阳乡设建阳镇。
由原来的戛粮村,戛北村和兴中居委会合并而来,故称戛粮居民委员会。…[详细]
由原来建阳大队重新命名。1958年9月实行公社化,建立建阳大队,1963年改为建阳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建阳集镇历史上称为长建里,故名。1996年12月批准成立长建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古代此地有一生产马车的厂,故名。抗日战争时期叫二杨大队,1982年以前叫展望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更名为马厂村,2001年由马厂村和建北村合并为新…[详细]
由原来的湖荡村和成墩村合并而来,故称湖成村。…[详细]
由原来的顾坝村和杨沟村合并而来,故称顾杨村。…[详细]
因境内有一个大的农村居民点叫赵墩,故名。…[详细]
因原村庄一地主屋顶盖有瓦瓷片,故称瓦瓷村。…[详细]
位于村的西侧,地形似尖角,故称西尖村。1951年7月为西尖乡,属建阳县人民政府,2001年由建湖县人民政府批准将西南村和坚持村合并成西尖村。…[详细]
因位于建阳南部,故称建南村。1951年7月前设立建南乡,属建阳县人民政府,2001年体制改革由原来的建南村和冯晏村合并成新的建南村,属建湖县人民政府。…[详细]
相传此地有一金秤落于夫夷河,故而名之曰金称市,而天架一金桥于此地,故名。…[详细]
解放前王炳尤大地主在胡桥与古荡两边方便交流,建起了一座桥故起名为王家桥。…[详细]
职工村:坐落于建阳西南,由原职工、二桥等二村合并而来。…[详细]
原建设和交东村之间有1所初级中学新桥中学,后得名新桥。…[详细]
取“和睦交往”之意。1958年建队时设立交睦大队,2001年体制改革由原来的交睦村和杨村合并成新的交睦村。…[详细]
因为处在顾家庄的东面,故取名顾东村。2001年体制改革由顾东村和渔业村合并成新的顾东村,沿用至今。…[详细]
因原来有一片芦韦荡,位于村落中间,故称荡中村。…[详细]
因位于建阳镇东面,故名。1949年8月设立建东大队,属建阳县,1986年3月经建湖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建东村。…[详细]
寓意丰收之喜,故名。1958年建立丰喜大队,属建阳乡,2001年由建湖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丰喜村,沿用至今。…[详细]
由原来的新东村和西阳村合并而来,故称新阳村。…[详细]
原来的独立村叫东尤村,故沿用。1958年建队时设立东尤村,2001年体制改革命名为东尤村。…[详细]
明太祖洪武初年,最初来此定居的是姓李和姓周的两表兄弟,后李氏人丁兴旺故名李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