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四望镇 | 隶属:武穴市 |
行政代码:421182105 | 代码前6位:42118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3 | 邮政编码:438000 |
车牌代码:鄂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4万人 |
人口密度:42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新庙居委会四望山脚下得名。
基本介绍:
武穴市辖镇。1949年属七区,1958年建四望公社,1961年建区,1975年恢复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29公里。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京九铁路、318国道路穿境而过,栗木火车站位于镇西部。辖新庙、向边、陆政、饶文科、乐斯、张冲、大蒋、胡胜、垄口、魏家、栗木、北海、田下垸、针八、南仲、仓下、高垴、刘婆店、何桥、田应祖、李应福、吴兴、竹影山、周笃、陶墩、德里桥、吴义岭、铺尔垴、刘寿、紫石共3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运输、商贸、建筑、建材、粮食加工业为主。农业以水稻、油菜、棉花种植为主。盛产柑橘、苎麻。.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紫石、铁石一带属广济县灵东乡,陶墩、新庙一带属广济县永西乡,栗木、北海一带属广济县灵西乡。
民国时期,县内建立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权,属复祥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分属觉生乡和石湖乡。
1950年9月,由大金铺区改名为四望山区。
1958年12月,设立四望公社。
1961年5月,重新建区。
1975年,恢复公社。
1984年,改区。
1987年9月,建四望镇,属武穴市。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有上张冲塆、下张冲塆,在知名度较高,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曾有几家小店铺,又位于高坡,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20年11月四望镇行政村布局调整,经市政府批复,撤销田下垸村村民委员会和田南仲村村民委员会,由于以前田下垸村、田南仲村和田北海村三个村的村民大多都…[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20年11月四望镇行政村布局调整,经市政府批复,撤销胡胜村村民委员会和垄口村村民委员会,设立新月河村村民委员会村,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