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湾镇 | 隶属:潜江市 |
行政代码:429005109 | 代码前6位:429005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28 | 邮政编码:433100 |
车牌代码:鄂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9.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4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相传春秋时有街市绵延如龙形得名。
基本介绍:
地处中国明星市 — 潜江市腹地的龙湾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 540年,楚灵王在此设立了派出机构,加强楚国东部行政管理。历史的变迁铸就了一座千年古镇,时代的发展创建了一座新型的文明乡镇。该镇总面积129.8km2,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
近年来,该镇依托资源优势,坚持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三大战略”一起抓,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农业种养结构呈现粮食、棉花、水产三足鼎立之势。以两优培九为主导品种的粮食,以湘杂棉 2号、湘杂棉3号为主的棉花和以河蟹、才鱼为养殖特色的水产品,使龙湾镇成为是江汉平原重要的优质粮大镇、优质棉强镇和水产品重镇。以中明陶瓷厂和联生制衣公司为
荣誉排行:
2021年5月,龙湾镇被确定为2023年湖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2022年3月,龙湾镇被命名(确认)为2021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2021年11月,龙湾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潜江草把龙、潜江鼓歌)。
2017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龙湾镇为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文化旅游:
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潜江市龙湾镇,是依托全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建筑形式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楚国宫殿建筑遗址而建,集考古科研、展示展览、休闲游憩、研学拓展、文化创
东周时期遗址。位于湖北省潜江市西南角,跨龙湾、张金两镇,西北距楚故都纪南城遗址55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2�42′,北纬30�14′。遗址分布于东西长12公
章华台。中国东周时期楚国离宫的遗址,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镇东,西距纪南城的遗址50千米。1984-1987年调查试掘。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2000米。东南部发现有十余座宫殿
小冯家台遗址位于潜江市龙湾镇竺场村六组,年代为宋、明、清。类别为聚落址。2011年9月,被确定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家台遗址位于潜江市龙湾镇郑家湖村五组,年代为周。类别为宫殿衙署遗址。2011年9月,被确定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属江陵县龙湖镇,后改名为龙湾市。
1949年10月,成立龙湾乡。
1954年3月,划属潜江县。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3月,更名为龙湾区公所。
1987年10月,撤区设立龙湾镇。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章华台,属龙湾遗址,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章华台为天下第一台,震惊于海内外,闻名天下。…[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关于龙湾的来历有两个传说:一、相传远古以前,有一条行云布雨的苍龙,不慎坠于此地,其尸体弯曲如弓,长达七里三分,称为龙烂尸。代代相将龙烂尸喊成了龙湾尸,…[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20世纪50年代初,龙湾上街为龙新大队,下街为新龙大队;1958年,属张金人民公社(龙湾小公社),龙新与新龙合并,设…[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张金人民公社,设立红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金区;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有三条老河,一是龙湾河,二是孙家小河,三是陈陆河。当时为三河村,后来演变为三合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张金人民公社,设立陶新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金区;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张金人民公社,设团结大队与友爱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金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张金人民公社,设立旭光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金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潜江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熊口人民公社,设立李台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熊口区;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潜江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熊口人民公社,设立仁合大队、官庄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熊口区;1975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熊口人民公社,设立腰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熊口区;1975年2月撤区并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潜江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张金人民公社,设立寻湖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金区;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潜江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熊口人民公社,设立黄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熊口区;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张金人民公社,分别设立竺新大队(一组、二组、三组)和先进大队(四组、五组、六组、七组);1961年,…[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人们的美好期盼得名。寓意和平安定、幸福安康。…[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张金人民公社,设立中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金区;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地势低洼,常年积水,青苗刚长出,就被水冻死,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7年11月13日,龙湾解放,成立区政府,是江荆潜县政府下辖的黄庄、浩口、龙湾、熊口、长湖5个区之一。区以下建立了乡政权机构;1948年8月,江荆…[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老新人民公社,设立熊场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龙湾区;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老新人民公社,设立永安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老新区;1974年前为永安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江陵县治;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老新人民公社,设立红旗大队、东风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老新区;1975年1…[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隶属江陵县治张金区(乡);1956年春,全省行政区划调整,江陵县治的部分乡划归到潜江县治;1957年2月,全县初级社全部转为高级社,成立新…[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人们美好愿望而得名。粮棉喜获大丰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张金、龙湾地属江陵县治;1957年2月永丰、双合村由初级社全部转为高级社;1958年,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