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平镇 | 隶属:公安县 |
行政代码:421022109 | 代码前6位:42102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车牌代码:鄂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5万人 |
人口密度:约5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南平镇原名唐家岗,汉与三国时属南郡,晋时改为南平郡,公元761年废郡,925年后,唐、宋时,荆州节度高季兴称南平王,建南平国都于江陵,本地属南平国辖地,本地以“南平”命名,皆因沿袭古时地名,郡称国号长期习惯便然。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 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 高季兴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南平镇地处江汉平原南部,与洞庭湖平原接壤。全镇总面积87平方公里,城区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城区常住人口3.6万人,农业人口2.4万人。全镇辖1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99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成为全省中心镇、荆州市明星乡镇;2003年被上级批准建立南平工业园区。
南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五代十国时曾是南平国、南平郡之府地,清末同治年间始建为县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二、四军团会师于此,1955年以前一直是公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南平曾率先在全国兴起畜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1998年,全镇人民英勇顽强的夺取了抗洪史上称之为"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南平镇被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红4、6军会师旧址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平镇南平文庙。1929年11月,中央军事部发出指示:“湘西红军如果在鄂西更便于发展,或武汉更混乱时,可与鄂西红军会师”。鄂西特委和湘鄂西前委接到指示后,积
历史沿革:
1949年公安县解放,全县划七个区,南平属第一区;1952年,荆江公安两县分治,公安县划为六个区,南平属一区;1955年,设南平镇,同年,荆江、公安两县合并,县治迁斗湖堤,南平仍为县辖乡级镇;1958年,实行人们公社化,南平升为县辖区级镇;1960年,南平改为“南平城镇人民公社”,下设红星、荆南、中和、南河四个分社;1961年城镇人民公社撤销,南平恢复为县辖区级镇,下设红星、胜利两个街道办事处;1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像红星一样,闪闪发光的愿望和寓意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居民对胜利的美好愿望和寓意取名。1961年为胜利街道办事处。2000年为胜利居民委员会。2006年改名为胜利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由新城村分离成立新城居委会,2004年村居合一,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社名首字、地名和群众自治组织命名。取“新胜村农业社”之“新”和“严田口”之“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南平镇北门外有一个民垸叫中和垸,中和垸靠松东河有个可以管控水位排涝的剅闸,因此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沿用原金马农业社名。1956年由金岗、万马两个初级农业社合并为金马高级农业社。1959年为金狮公社金马大队。1970年金马与和平合并为东风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古港口关名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清朝末年,政府在这里设立关口检查来往船只,旁边有一渡口,船公姓鲍,故取名鲍关。后成为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属于丘陵地带,到处绿树成荫,因此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柘林潭村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南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人物和地理环境命名。很久以前,有蔡姓佃户在湖边开荒垦植,开出了不少湖田,人们称他家开的田为蔡田,旁边的湖也取名蔡田湖。…[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很早以前,一只大的商船拖着几只小船在停靠水远码头时沉没,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取名为拖船埠。…[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有几户杨姓人家,从湖南搬迁到此地开荒垦植,选择一个高台定居下来,因高台四周有许多堰塘,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命名。1950年属六区(郑公渡)天兴乡。1959年为永和人民公社“五一”大队。1961年属郑公区天兴公社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属郑公…[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位于松河畔,百多年前,松西河边有一个自然湖泊,周边农户朱姓居多,故名朱家湖。…[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圣祖康熙五十五年杨姓人家在堤垱上安家,做点小买卖,后来陆续有人迁居发展到近百户人家,故取名杨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郑东村由双龙村与中长村合并而来,撤区并乡(镇)前两村由原郑东乡管辖,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