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丘镇 | 隶属:永城市 |
行政代码:411481111 | 代码前6位:4114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8.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一说:春秋时设邑,因其境内有纪念太上老君(老子李耳)景点,地势又高,故称太丘。二说:春秋名犬丘。商设犬丘邑。汉置犬丘县,因“犬”字不雅,明改为太丘县。村以古县名称之。当地地名志采用第二种说法。
基本介绍:
太丘乡地处永城市西北部,与夏邑县北镇乡毗邻。全乡辖20个行政村,195个村民组,32600人,40539亩耕地。近年来,该乡依托本乡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改变以往种植模式,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发展塑料大棚西瓜、酥梨、大葱作为全乡经济支柱。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太丘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1月,太丘镇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19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太丘镇为2017年国家园林城镇。
2014年04月,太丘镇入选第六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2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太丘镇上榜。
历史沿革:
春秋设犬丘邑。
西汉设敬丘侯国。
东汉明帝时设太丘县。
1941年为太丘乡。
1949年复为太丘区。
1955年又改为太丘乡。
1962年置太丘公社。
1968年并入顺和公社。
1975年属太丘人民公社。
1984年社改乡,属永城县。
2007年撤乡设太丘镇,属永城市。
商代为犬丘邑,后几经演变为太丘,居民聚集在此形成集会,因此取名太丘。…[详细]
崔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有东崔楼、西崔楼,遂取崔楼之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齐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建有阁楼,因此取名齐阁。…[详细]
刘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刘楼。明代属保安乡二图。清代属归善乡一里。1912年属国民党七区永兴乡。1946年属人民政权太丘区永旺乡。1949年属顺和…[详细]
韩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后韩庄。明代属保安乡二图。清代属归善乡一里。1912年属国民党第七区(顺和)、太丘镇永兴乡。1946年属人民政权太丘区虬龙…[详细]
曹氏在此聚居生活形成的村落,因挨着一座小庙,因此取名曹庙。…[详细]
张氏迁居于此称张家庄,后村中建有一座功德牌坊,故村名改为张牌坊。…[详细]
周围有一道土圩子,地势低洼,又是吴姓居住,故名吴圩。…[详细]
洪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洪庄。1959年属邱庙生产大队。1975年属太丘人民公社邱庙生产大队,分出洪庄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为太丘乡洪庄村民委员…[详细]
丘庙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太丘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黄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黄桥。明代属保安乡二图。清代属归善乡二里。1912年属七区、太丘镇皇桥乡。1949年属顺和区蒋后六子乡。1956年属太丘乡…[详细]
杜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杜庄。明代属保安乡二图。清代属归善乡一里。1912年属国民党七区、太丘镇皇桥乡。1950年属太丘区太丘小乡。1956年属太…[详细]
胡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以前村里有一座小工厂,因此取名胡小厂。…[详细]
丁氏聚居在此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丁庄。1912属七区、一区顺和镇礼和乡。1949年属顺和区万庙小乡。1956年属太丘直辖乡万庙高级农业社。1958年属…[详细]
明代洪武初年,万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称万家庄。清代初期因村中建有泰山奶奶庙,故得名万庙,奶奶庙以东称东万庙。…[详细]
洪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之前建有小楼,因此取名洪小楼。…[详细]
因村民是从洪路口韩沟湾迁居到该地,有前陆湾、后陆湾遂其取洪陆湾之名而得名洪陆湾。…[详细]
石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石庄。明代属保安乡二图。清代属归善乡一里。1912年属七区存义乡。1949年属顺和区洪陆湾乡。1956年属洪路口乡洪陆湾高…[详细]
洪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洪石槽。明代属保安乡二图。清代属保安乡二里。1912年属国民党七区、顺和镇存义乡,人民政权顺和区洪路口乡。1950年属洪陆…[详细]
许氏聚居形成的村落,村旁有条河,因此取名许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