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贾峪镇 | 隶属:荥阳市 |
行政代码:410182110 | 代码前6位:4101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50000 |
车牌代码:豫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3.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79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贾峪”一名源于村中有贾谷(注:音“YU”)山,曾为宋代皇家采石场的水运起点。北宋时形成集镇,名贾谷镇。清嘉庆二十年(1815)改为贾峪镇。后称贾峪。
基本介绍:
贾峪镇原为贾峪乡,1994年5月撤乡建镇。隶属河南省荥阳市,位于荥阳市区东南12公里、郑州市区西南15公里、新密市区东北20公里的“金三角”地带,总面积83.7平方公里,辖2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邮政编码:450123。属浅山丘陵区,辖区内主要山脉为嵩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境内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石灰石约5亿立方米,煤炭1.8亿吨,含镁丰富的白云岩1405万吨。全镇拥有水库6座。可用水量达1000万立方米。辖区总人口约5万人,其中汉族48500人,回族1500人。交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贾峪镇位列第634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贾峪镇位列第615位。
2021年12月,河南省爱卫办命名贾峪镇为2021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1年10月,贾峪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25位。
2020年9月,2020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名单出炉,贾峪镇上榜。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贾峪镇位列第571名。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贾峪镇榜上有名。
2014年7月,贾峪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洞林寺位于郑州市西南18公里处的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村内。据《荥阳土地志》记载:“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内做佛事
无缘寘公禅师塔位于荥阳市贾峪镇洞林寺行政村寺河自然村西侧岗上,建于明洪武年间,塔高10余米,为鼓腹瓶形实心喇嘛塔,用青砖抹白灰砌成。塔由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座为精雕的仰覆莲座,八棱
大马沟遗址位于荥阳市贾峪镇马沟村北部,遗址东西长约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面积约420000平方米。遗址丰富区在遗址中部,文化层厚约2—3米,东部有板瓦坑、灰坑,西部须水右岸发现西周晚
邢河石窟造像位于荥阳市贾峪镇老邢水库西崖,北齐天统四年(568)刻造,窟高、宽、深度均为2米,窟门左、右各刻一力士,窟内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这种方形石窟,但尊主造像,四壁无刻,与唐初洛阳
谷山庙地震碑位于荥阳市贾峪镇贾峪行政村西沟自然村谷山庙内,大殿为近代重建,坐北向南,地震碑镶嵌于庙东墙壁上,时代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碑高0.56米,宽0.6米,周边刻有蔓草纹,正书,
历史沿革:
明洪武元年(1368)分属开封府郑州荥阳县槐东里、曹固里、槐中里。
清乾隆年间分属孝义乡槐东保、槐中保、槐西保、曹固保。
1910年分属五区槐东保、六区槐中保、七区曹固保。
1940年分属崔王镇、祖始乡。
1948年设贾峪区。
1953年杨寨、刘胡垌、三李、水磨、袁河5个乡划入郑州市郊区。
1954年属荥阳县四区。
1956年设贾峪、槐林2个中心乡,同年乱石坡村划入密县,北坡村由密县划入。
1958年设星火公社。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住福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文泽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滨湖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源于村中“贾谷山”,北宋时形成集镇,名“贾谷镇”,后“谷”演变为“峪”。…[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在贾峪河上游河湾处得名。1948年属贾峪区。1954年属四区。1956年属贾峪中心乡。1958年5月归贾峪乡,8月属星为火人民公社,建上湾大队,以大…[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朱姓迁居此地,建村于土岗顶部得名朱顶。…[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时修建东京汴梁的石料采于此地石料场,立有“采石碑”,村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迁此地居民,在村西砌石,围有一道大型石堰,得此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后期邢姓自邢寨(今豫龙镇邢寨)迁此,最早定居,得名老邢。…[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塔山:以大周山山峰巍然耸立、峭崖陡壁、径石错迭,上有“千尺塔”,得名塔山。…[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西上仙庙石碑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梁氏七家居此地沟旁,日久成村,取名“梁沟”。…[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间传说北宋仁宗迎娶曹皇后经此,在此处扎营住宿,故名“王存”,后谐音改名“王村”。1982年11月更现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硼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中叶李阴沟李姓迁此建村于沟台上,人称“李家台”。…[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高姓自高沟(今新密市刘寨镇园林村的高沟)迁此地,居河岸边,日久成村,取名“高河”。…[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卧凹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最早由楚姓人在此居住,名楚村。1948年荥阳县属贾峪区。1954年属四区。1956年属贾峪中心乡。1958年5月归贾峪乡,8月属星火人民公社,建楚村大…[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岵山:因“山多草木为岵”,村以山体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300年前李姓由乱石坡(今属新密市)迁村北,后在村址处盖有楼房,取名“楼李”。…[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初,赵姓由“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迁荥阳铁炉(今属郑州市中原区须水街道),后迁此地。原居地铁炉村东尚有“槐林坑”,村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姓于明隆庆五年(1571)迁此村,清中期郭姓人口多,以村中有样式一致的两座古楼(相传为北宋郭槐所建,名“望京楼”,清末焚毁,遗址位今“集市街”北一郭…[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回族落户,明末战乱,村毁,一马姓富户迁高井西方沟中建宅。清康熙年间,其姻亲迁来成村,称“马沟”。…[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祖始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原名“孔祥垌”,清乾隆年间,村筑土寨,周姓人多,改名“周家垌”,清末简称“周垌”。以负责管理周垌村相关事务而成立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洞林寺元至正二年(1342)“元圣旨碑记”载,邢姓较多,当时村称“邢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此地洞林寺得名。1958年属星火人民公社邢村大队。1959年属贾峪人民公社。1961年自邢村大队分出四个村,设为红石寨大队,属贾峪区邢村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北多次掘得鹿角、鹿骨化石,民以为祥瑞,改称“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姓最早迁此地,居岗上,故名“郭岗”。清属荥阳县槐中保。1910年属第六区,即槐阴乡。1918年属南区。1938年属路岗联保。1940年属祖始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位于旧时贾峪镇北邻,周环沟、中凸起土岗顶处,成为旧贾峪镇北方门户。名北寨沟,又名“北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