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口镇 | 隶属:郏县 |
行政代码:410425108 | 代码前6位:4104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5 | 邮政编码:467000 |
车牌代码:豫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代,李姓家族居住沙涧口北,取名李家口,演为李口。
基本介绍:
郏县辖乡。1958年建李口公社,1985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6万。平(顶山)郏(县)公路穿境。辖李口西南、李口东南、李口西北、李口东北、张店西、张店南、郭楼、寺杨、昝庄、王辛庄、凤凰岭、周沟、马庄、韦楼、阎集、白龙庙、袁庄、林庄、小昝庄、老昝庄、周庄、大张庄、张店村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建筑、建材等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烟叶为主要经济作物,养殖业较发达。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李口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1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李口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张店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张良故里),张良故里原属韩国城父邑(今宝丰县李庄乡)。秦灭韩置颍川郡,汉继秦改城父为父城并置县。张良故里在父城东南十里。袁宏《后汉书》载:朱宠初任
李口人民公社办公楼旧址位于郏县李口镇东北村,年代为1971。2023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8年设李口乡。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改设乡。
2011年改置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李口村东北部而得名。因李姓居住在此。…[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李口村西南部而得名。因李姓居住在此。…[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李口村东南部而得名。因李姓居住在此。…[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西北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张姓在此古道旁开设店铺,故取名张店。1979年分置张店东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张店西部得名。张店村因张良故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张店南部得名。张店村因张良故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凤凰岭,片区名称,原名张沟,因与堂街镇张沟村重名,1982年经县政府批准更名凤凰岭。1984年设凤凰岭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昝姓在此建村得名。明代属小安寺保。清代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李口镇。1948年属三区(堂街)。195…[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郭姓迁此建村,并盖有楼房,故名。明代属小安寺保。清代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李口镇。1948年属三区(堂…[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心从白龙庙迁此建村,故名王心庄,后演为王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昝姓从郏县城迁此,弟兄三人各居一处,其长兄随其父迁此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张士珍率三个儿子从龙王庙沟迁此,父偕老大在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杨姓迁此建村,村东有龙泉寺,又名龙泉寺杨。因同广阔天地乡杨庄重名,1982年更名寺杨。…[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代林姓从王庄迁此建村,故名。明代属小安寺保。清代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李口镇。1948年属三区(堂街)。…[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末,昝姓兄弟三人、老三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碑载:明末,马老五从石桥店迁此建村,取名马五郎庄,后译为马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韦姓迁此建村,村里建有楼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袁姓迁此建村,故名。明代属小安寺保。清代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李口镇。1948年属三区(堂街)。1…[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最早在此建村,并在村东建一座庙,命名白龙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阎姓迁此建村,后起晨集,故名。明代属小安寺保。清代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李口镇。1948年属三区(堂街…[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周姓迁此建村,故名。明代属小安寺保。清代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李口镇。1948年属三区(堂街)。19…[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原为周庄周姓之沟,故名。明代属小安寺保。清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李口镇。1948年属三区(堂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