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旧县镇 | 隶属:嵩县 |
行政代码:410325102 | 代码前6位:4103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1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北魏置东亭县,唐置伊阳县于此,故名旧县。
基本介绍:
嵩县辖乡。1975年设旧县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2.2万。洛栾公路穿境,伊河流经。辖旧县、河南、童子庄、黄沟、上川、白庄、谢庄、龙潭、马店、酒店、寺上、东村、沟门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矿山开采、运输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境内有县属前河金矿。
文化旅游:
兰花山位于嵩县旧县镇童子庄村,原名仙女潭,因山上兰草众多,后更名为兰花山。兰花山旅游景区始建于2013年,是一座集特色餐饮、康养娱乐、动物观赏、果蔬采摘、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生态体验式景区。景区
前河大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旧县镇前河村边,1967年施工,1969年8月通车,该桥全长182米,宽为8米,主拱净跨150米,为双曲拱桥,拱尺度为十分之一,拱顶厚2.2米,拱脚厚2.7米,主
旧县城隍庙舞楼类别:古建筑时代:清地址:嵩县旧县镇旧县村
历史沿革:
北魏时为东亭县。
唐代时为伊阳城。
清代为嵩县分司。
1947年解放,属大章区。
1958年随大章与德亭合并,建立新华人民公社,属大章区管辖。
1960年嵩县城迁于旧县。
1961年撤销新华人民公社,并入大章人民公社。
1975年又从大章公社划出,成立旧县公社。
1984年改为旧县乡。
1999年撤乡设镇,为旧县镇,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伊龙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旧县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旧时村内大小庙宇数十座,县衙旧址一处,钟鼓楼一座。北魏年间,置东亭县,唐开元元年曾设伊阳县于此,故名旧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登上洼乌岭顶峰向下望,看到涛涛伊水与水脉相撞,左回右转将千米长的庄园分为上中下三个湾,且上湾为庄园中心,故名上湾村,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因与田湖镇上湾…[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间,白姓在此生活,死后葬于南沟,故名白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柏树嘴坡上有七棵大柏树,极有灵气,远近闻名,许多人认柏树为义父,因此得名“七棵树村”。后有风水先生认为村落方向不正,改名为“斜庄”,后演变为谢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洛阳境内没有公路,连接嵩县至栾川只有一条便道,生产运输、商品贸易靠牲畜拉运。因路途遥远,半道上多有骡马店,供人歇息。曾有一个较大的骡马店,因又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明末,此地经常驻扎骑兵,设有养马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佳姓冢记载明末清初,因灾荒弟兄二人逃荒,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潭头定居,此处有一黑龙潭,故名龙潭。…[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时期修建一座千年古刹吉祥寺,故名寺上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庄位于旧县街的正东方,故名东村。北魏年间,属东亭县,归司州河南尹管辖。唐先天元年(712)属伊阳县。五代属河南府。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属嵩州。…[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三面环山,沟口是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较为宽阔像大门一般,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对面石壁上曾有盏灯,每逢黎明、黄昏,金灯放光,整道山河一片金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形成较大村落,村庄地处伊南岸,故名河南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童子庄村原名筒子撞,相传远古,此地便有人居住,庄前有一条小河,清泉潺潺,长年累月冲刷打磨,河道上依次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几个石盆,水到此间,飘伏不定,撞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