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德亭镇 | 隶属:嵩县 |
行政代码:410325105 | 代码前6位:4103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元末明初,隐士李怀德在此结茅为庵,潜心读书,后人称此庵为“怀德亭”,而简名德亭。
基本介绍:
德亭乡地处嵩县西南部,介于熊耳山与外方山之间,属浅山丘陵区,位于北纬34o06’—34o18’、东径114o44—114o58’之间。东临纸房、何村。西接大章,南连木植街,北依城关镇。总面积327平方公里,是嵩县面积第三大乡。辖24个行政村,298个村民组,11361户,4。1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乡。
1947年嵩县解放,1949年大章、德亭、旧县称大章区公所,1955年8月分开,改称为德亭区公所,1956年,为德亭中心乡,1957年由大章、德亭、旧县乡联合成立了大章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德亭乡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德亭乡人民公社,1984年至今称亭乡。
德亭乡
荣誉排行:
2023年6月,2023洛阳十佳乡村文化旅游特色镇(村)名单公布,德亭镇入选。
2020年9月,德亭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0年9月,2020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名单出炉,德亭镇上榜。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德亭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7年12月,2017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德亭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韩王墓类别:古墓葬时代:战国地址:嵩县德亭镇黄水庵村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亭全境分为三个保,即嵩县三涂里的德亭保和旧县里的左峪保、蛮峪保。
1932年,德亭属嵩县西区,分为左峪里、德亭里、蛮峪里。
1947年嵩县解放后,设立为德亭区。
1949年大章、德亭、旧县合称为大章区。
1955年分开改为德亭区。
1956年改为德亭中心乡。
1958年德亭中心乡划为蛮峪乡和德亭乡,同年8月与大章、旧县合并成立新华(大章)人民公社。
1961年撤销新华人民公社,德亭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德福苑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末明初,有隐士名李怀德,在村中建一亭子,供村民夏天乘凉。后人为纪念他,称怀德亭。1912年,为德亭。…[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赵姓由山西迁入,定居于此,房屋以窑洞为主,称赵窑,后演变为赵元。…[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末年,王莽追光武帝刘秀时,刘秀的战马负伤,伤马跑到黄水庵村,黄水淌于此地,加之村中有古庵,故得名黄水庵。…[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内原有一古寺,寺内有一股清泉,故名佛泉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当地曾有异人名为张三,传闻有龙王呼风唤雨之能,村民修建龙王庙纪念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有张姓在此定居,地势弯弯曲曲,故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嵩县三涂里德亭保。1932年属嵩县西区。1947年属德亭区。1949年属大章区。1…[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南部有地势较高的平台,故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嵩县三涂里德亭保。1932年属嵩县西区。1948年属德亭区。1949年属大章区。1948…[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落位于左峪川下游,河水弯弯曲曲,原名下湾大队,村内孙姓较多,后演变为孙元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以余姓,杨姓为主,其中杨姓最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曾盛产板栗,果园较多,且栗子香甜可口,远近闻名,故名栗子园,后演变为栗子元。…[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原名汪家庄,附近曾有一座寺庙名“后庙”,庙内有暗室,有僧人不守清规戒律,外出奸淫掳掠,惹起民愤,后村民与寺庙发生冲突,最终寺庙被烧毁,村民亦伤亡惨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段姓最早在此居住,因地势相对较平坦,称段坪。…[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庄科村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中山崖下,曾有梅子寺一座,故村子得名梅子寺,随后因寺庙倒塌,演变为梅子沟。…[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前有蛮峪河,由西向东流,故称为上蛮峪。…[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蛮峪因分为上、下两村,在下端,故名下蛮峪,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乔氏于明代由山西迁入密县,清代迁嵩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临山,南北是河,中间是峡谷,以地势而定名山峡。…[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伊河水从西向东流,流经此地时,遇山岩阻拦,急弯绕行,河滩呈扇形,故名圆湾,后演变为元湾。…[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湾村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有人在此地开店酿酒,故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嵩县三涂里德亭保。1932年属嵩县西区。1947年属德亭区。1949年属大章区。1955年8…[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清代有一官员,卸任后路过此地,占山为王,称大王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口有山名为窝公寨,据传洛阳曾有一位大臣受陷害逃至此地,建窝公寨,以此得名小窝沟,后谐音演变为小王沟。…[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五代十国时,曾有一位道人,名於红,其携带家眷及随从6人从嵩县县城经过,远望一座高山气势雄伟,决心找到此山。一行人沿伊河而上,由沟口进入,天黑至月楼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