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汪桥镇 | 隶属:商城县 |
行政代码:411524104 | 代码前6位:4115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车牌代码:豫S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1.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9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末,汪姓迁此,在溪上建一石桥,名汪家桥,简称汪桥。村因汪家古桥遗址得名。
基本介绍:
商城县辖镇。1958年属越美公社,1961年建汪桥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91.3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汪桥、肖坳、鲍楼、墩子塘、钟铺、河铺、土地庙、邱湾、潘湾、丁坳、邓家、秦湾、汪楼、孔楼、董畈、曹畈、天井、铜山、黄岗、邱庄、万河、古岗、东庙、六营、双桥25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农机、砖瓦、植物榨油、酱油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古迹有安陂古城,商代古窑遗址。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汪桥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1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汪桥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天桥天井古城遗址位于潢川县双柳树镇天桥村、商城县汪桥镇天井村,年代为西汉。2023年12月,被确定为第四批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顺治三年(1646)属石溪里。
宣统三年(1911)属安区。
1931年分属商光边特区,汪楼区、安北区、潢川县凌集区、光山县双轮区苏维埃。
1941年分属铜观、三义乡。
1948年属钟铺区。
1958年属越美人民公社。
1962年建汪桥公社。
1983年改设汪桥乡。
1996年改置汪桥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末汪姓迁此,在溪上建一石桥,名汪家桥,简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秦湾社区是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汪桥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八年《商城县志》已有中铺集的记载。清置邮铺,西达光山五铺之中,称中铺。后谐音成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傅、汤二姓在河旁开店设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鲍姓在此建楼居住,故名。1941年属三义乡第五、七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十一区樊庙乡。1958年建鲍楼大队,属越美公社。1962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五年(1648),肖姓自江西瓦屑坝迁此山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宅前塘中有一凸出水面的土墩子而得名。1941年属三义乡第五、八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六区大庙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植树大队。1962…[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金姓在此建土地庙,故名。1941年属三义乡第八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六区土地庙乡。1958年建土地庙大队,属越美公社。1962…[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孔姓建有楼房,故名。1977年析邱塆大队南部建孔楼大队,属汪桥公社。1983年改为孔楼村民委员会,属汪桥乡。2002年属汪桥镇。…[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邱姓由江西迁此始居,故名。1941年属三义乡第九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六区邱湾乡。1958年建邱湾大队,属越美公社。1962年属汪桥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丁姓从江西瓦屑坝徙此,取名丁家坳,后分为东、西丁坳。…[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邓姓由江西瓦屑坝迁此,得名邓家。…[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汪姓建楼,取名汪楼。1974年析董畈大队东部建汪楼大队,属汪桥公社。1983年改为汪楼村民委员会,属汪桥乡。2002年属汪桥镇。…[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光绪年间董姓始居,得名董畈。1941年属铜观乡第一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六区董畈乡。1958年建董畈大队,属越美公社。1962年属汪桥…[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东山呈紫铜色,旁有一井,得名铜井山。村以山名,简称铜山。…[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曹姓买此大片畈田,得名曹畈。1962年析天井大队东南部建曹畈大队,属汪桥公社。1983年改为曹畈村民委员会,属汪桥乡。2002年属汪桥镇。…[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一湖水从未干涸,人们称此为天井湖,村以此名,简称天井。…[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胡姓从江西迁此,崇祯十四年(1641)岁荒且疫,胡姓施粥于该岗,遂名胡赈岗。据胡姓清同治六年三修宗谱载:“屡遭凶岁,兰谷公设法于营东岗放赈,因名胡…[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村内建有东岳庙,故名。1974年析六营大队东北部建河口大队,属汪桥公社。1982年因重名更名为东庙大队。1983年改为东庙村民委员会,属汪桥乡。20…[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六年胡姓三修宗谱载“明末胡氏六世祖兰谷携族众,纠合卢、黄、谢、燕、袁诸族,共筑六家营水寨,同力捍御,以战以守,保全数万户有奇,邻寨俱陷,此寨独全…[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两座桥,得名双桥,村以桥名。1941年属铜观乡第十一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六区双桥乡。1958年建双桥大队,属越美公社。1962…[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靠近万象河而得名。万象河曲折蜿蜒,两岸景色气象万千,简称万河。…[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昔日,邱姓在此居住,故名。1977年析黄岗大队西南部建邱庄大队,属汪桥公社。1983年改为邱庄村民委员会,属汪桥乡。2002年属汪桥镇。…[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黄土岗,故名大黄岗。1941年属铜观乡第十三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六区黄岗乡。1958年建黄岗大队,属越美人民公社。1962年属汪桥…[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宣统二年(1910),潘姓始居,得名潘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