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留盆镇 | 隶属:汝南县 |
行政代码:411727105 | 代码前6位:4117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6万人 |
人口密度:约69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拥皇族刘盆子为帝,曾在此驻扎,后人以此称刘盆店,后演变为留盆。镇政府驻留盆,因此得名。
刘盆子,泰山郡式县(今宁阳县华丰)人,为西汉远支皇族,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 刘盆子祖父刘宪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刘萌嗣在王莽篡位后被杀。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建元建世(…… 刘盆子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汝南县辖镇。1956年设留盆中心乡,1957年改乡,1958年建八一公社,1962年改留盆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5.6万。北马肠河流经北部。辖留盆、何庄、前徐、杨集、朱楼、冀店、殷湾寨、后韩、周庄、小王桥、冯亮、大冀、簸箩王、杨寨、孙庄、扈庄、大余、北田庄、冯湾、老冯20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红薯种植面积大,特产松花蛋。
荣誉排行: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留盆镇榜上有名。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留盆镇: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拥皇族刘盆子为帝,曾在此驻扎,后人以此称刘盆店,后演变为留盆。镇政府驻留盆,因此得名。
历史沿革:
清代为汝阳县的留盆店。
1913年属汝南县。
1935年属二区留盆店。
1938年属一区保合镇、常河乡联保。
1951年属五区冯湾、张寨、留盆、殷湾、冯亮、周庄、王桥乡。
1955年属五区。
1956年分属留盆中心乡留盆、张寨乡,小王桥中心乡小王桥、张庄、冀店乡和金铺中心乡金赵庄乡。
1957年分属留盆乡、冀店乡。
1958年成立为八一公社。
1959年更名留盆公社。
1961年属金铺区留盆、冀店公社。
1962年复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莽时期,赤眉军拥皇族刘盆子为帝,曾在此驻扎,后人以此命名为刘盆店,后因此地产粉面、粉条,畅销周边县市,曾名刘粉店。后演绎为留盆。…[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殷姓在河湾处筑寨建村,得名殷湾寨。…[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徐姓从平舆迁此建村,居后徐南,故称前徐。…[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何姓从外地迁此,以姓取村名,故称何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末,杨姓在此筑寨居住,故名杨寨。1960年,由冯湾生产大队分出杨寨、大卜张建杨寨生产大队,属留盆人民公社。1961年9月,属金铺区留盆人民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冯姓居此建村,村处河湾,故称冯湾。…[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冯姓从外地迁此建村,建村较早,故称老冯。…[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孙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孙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始居,以编簸箩为生,故名。1962年孙庄生产大队分出王庄、刘庄、田桥建王庄生产大队,属留盆人民公社。1972年孙庄生产大队分出和庄,划入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朱姓在此建楼,故名朱楼。1958年8月,由朱楼、前王、曹庄、西王庄、直里庄、李楼、魏庄建朱楼生产大队,属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留盆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余姓从上蔡迁此建村,庄大人多,故名大余。…[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田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田庄。1982年因重名,以方位区分更名为北田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此地有“天爷庙”和“东岳庙”,每年正月初九和二月初五有庙会,外地商人来此开店,租借当地房舍,起名“借店”。后演化成冀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故名扈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周姓从汝南城迁此建村,故为周庄。1958年8月,由冀庄、宋庄、周庄、小和庄、扈庄、尚庄、邱小庙、唐桥、舍庄、关庄、小宋庄建周庄生产大队,属八一人…[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村东有杜一沟,沟原有大冀桥,村以桥命名。后桥毁,改称大冀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姓在此建一小桥,故名小王桥。1958年8月,由小王桥、贺庄、韩庄、王庄、曹庄、任庄建王桥生产大队,属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留盆人民公…[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杨姓在此建村居住。清代成集,故称杨集。…[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名叫冯亮的商人在此建村,故称冯亮。…[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韩姓从平舆韩庄迁此,又因村居前韩北,故名后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