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清丰县 > 双庙乡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

地名:双庙乡隶属清丰县
行政代码:410922212代码前6位:4109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车牌代码:豫J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47.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92万人
人口密度:约61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元末明初,此地有玉皇、关帝庙两座大庙,人们来此烧香求福者络绎不绝。明洪武年间,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居,取村名“双庙”,亦称“关爷庙”。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基本介绍:

双庙乡位于清丰县城东南14公里.总面积47.6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人口3.4万人,耕地4.8万亩.

双庙乡原是一个以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欠发达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两个""增收""为目 的.确立了""东抓菜,西抓养,万头猪场挑大梁""的战略布局,突出了瓜菜种植,肉鸡养 殖两大主要产业.止目 前,乡东16个村瓜菜总面积达3400亩,日光温室220座,大小弓棚菜850亩,其中以西南营村的瓜菜种植 尤为突出,广大菜农在多年种植瓜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行了""小麦--西瓜--(萝卜)""的种植模式,获得极大的成功.

双庙乡乡西13

+查看详细双庙乡概况>>

文化旅游: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迁驻清丰县单拐。1945年

兵工厂旧址

0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位于河南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1944年夏至1946年冬0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曾先后设在单拐,-、-、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平原省清丰县第一区。

1950年改属平原省八区。

1952年改属河南省清丰县八区。

1956年设立双庙乡。

1958年改称双庙公社。

1964年改称双庙区。

1968年复称双庙公社。

1984年复称双庙乡。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双庙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元末明初,此地有玉皇、关帝庙两座大庙,人们来此烧香求福者络绎不绝。明洪武年间,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居,取村名“双庙”,亦称“关爷庙”。…[详细]

孙村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传此地原为黄河渡口,明洪武年间,孙姓迁此定居,取名孙家口,后改为孙村,故名。…[详细]

张营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张姓始祖张谦同异姓田八老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分别依据姓氏建村,取村名张营,田营,何姓是原居住在此,村名为何营。1958年,张营,田营,何营三…[详细]

姚当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当时此地有一土窑,故名。…[详细]

城南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很久以前城南村的北边有一个五城,有一个小城,这个小城被东,西,南,北四个村庄围在中间,以五城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村分别命名为城东,城西,城南,城…[详细]

马家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很久以前城南村的北边有一个五城,有一个小城,这个小城被东,西,南,北四个村庄围在中间,以五城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村分别命名为城东,城西,城南,城…[详细]

王家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桐县迁此定居,取名王家,故名。…[详细]

杜家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杜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姓氏取村名为杜家,故名。…[详细]

南寨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以南姓命名南寨,唐朝大将军南霁云生于此村,战死后,村民惧遭叛军迫害,隐南姓为曼姓,南寨更名为曼寨,1913年清丰县知事刘明陛复南姓,该曼寨为南寨,故…[详细]

仓上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本村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此地有一片粮仓,取名仓上,故名。…[详细]

杨兰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十年《清丰县志》记载,相传原有一姓宋名麦的人在此开店,名岳麦店,后人取村名岳麦,故名。…[详细]

沙河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地,因该地为黄河故道,东,南,北面为潴龙河,是风沙回旋之地,因而取名沙窝,后改为沙河,故名。…[详细]

沙河寨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四周沙土形成错落有致的寨墙,取名沙格寨,故名。…[详细]

庄头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古时该地有一溜7个村庄,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民定居于东面,取名庄头,故名。…[详细]

户家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户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户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以姓氏取村名,故名。…[详细]

秦家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秦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秦家,故名。…[详细]

殷家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殷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殷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殷家,故名。…[详细]

西南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在当地颇有声明的“柏林寺”西南半里处立村,取名西南庄,故名。…[详细]

单拐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单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为单拐,故名。…[详细]

东安上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尼姑庵。明初,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尼姑庵东侧定居,取村名东安上(安、庵谐音),故名。…[详细]

西安上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很久以前,此处有一尼姑庵,明初,自山西洪洞县移民至尼姑庵西侧居住(安、庵谐音),取村名西安上,故名。…[详细]

桂寨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桂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桂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桂家寨,后简称桂寨,故名。因村委会驻地位于而得名。…[详细]

单寨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古时此地有狼店、八岁岑、鸭得圈三个自然村,明洪武年间,单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单为大户,废三村村名,改为单寨,故名。…[详细]

西翟湾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地处河道拐弯处,得名翟家湾,后来人口繁衍,宗族扩大十一世族人翟凤来搬至村西,形成西翟湾,故名。…[详细]

大翟湾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迁居于此,当时有朱,姚两姓,人少无村名,翟氏原地处河道拐弯处,得名翟家湾,后因族民繁衍,家族扩大,十一世族人翟凤来搬至村西安居,而分开,从…[详细]

王李庄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王、李两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故名。…[详细]

水牛陈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陈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陈姓陈姓牵水牛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名水牛陈,故名。…[详细]

西南营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古时此地有一庙宇,在附近颇有名气,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定居庙宇西南处,取名西南营,故名。…[详细]

盐店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居住后,开设盐店,故名。…[详细]


还有3个地名与双庙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双庙乡面积相当:
到双庙乡必去著名景点

双庙乡相关名人

双庙乡特产与美食
双庙乡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清丰县行政区划: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