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麻屯镇 | 隶属:孟津区 |
行政代码:410313107 | 代码前6位:41031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1.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9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9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麻屯镇在隋唐皇家名苑西苑内,隋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开凿运河驻军于此。元末明初,朱元璋曾在此地召集粮草,因当时仅有一麻姓老户人家,所以取名麻屯。
基本介绍:
"乡镇概况:
麻屯镇位于洛阳市北,孟津县西南部,距洛阳市中心8公里,距孟津县城17公里,东与老城区邙山镇接壤,南与西工区红山乡相连,北接常袋乡,西接新安县五头镇,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6。9公里,面积61。71平方公里。全镇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35845人,其中蒙古族3000余人。1992年依托洛阳飞机场创建飞机场工业园区,1996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1996年8月撤乡建镇。2000年,麻屯镇国内生产总值16020万元,实现税收830万元,财政收入39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麻屯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麻屯镇上榜。
2022年3月,麻屯镇被确定为2021年度洛阳市文明村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麻屯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麻屯镇榜上有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麻屯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麻屯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麻屯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麻屯镇上榜。
文化旅游:
薄姬岭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孟津县麻屯镇薄姬岭村公布时间:2016/1/22公布批次:第七批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属周地洛邑。
1912年先后属洛阳一区、洛阳二区。
1949年设洛阳县第一区人民政府。
1956年设立麻屯中心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61年成立麻屯区公所。
1963年成立麻屯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麻屯乡。
1996年撤乡设镇。
2021年撤销孟津县、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属孟津区管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朱元璋曾在此地召集粮草,因当时仅有一麻姓老户人家,所以取名麻屯。…[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霍村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薄姬娘娘在此帮助人们抗灾,为纪念她而修薄姬娘娘庙,故居民点称薄姬岭。…[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住地地势低洼,又处在大道拐弯处,并有高大茂盛大杨树一棵,因此得名杨树湾。…[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柏树沟村叫五股路村,村中间有棵大槐树,村路口有五条道路,而得名。明代,皇帝叔父(福王)镇守洛阳,改朝换代逃难路过此地,问这是啥村,随从人员回答:此…[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家族从柏树沟迁入此地,因此处地势低洼故称下洼村,今称下凹。…[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韩氏由山西洪洞迁洛阳西小屯,后又从西小屯迁到此处建产立庄,故称韩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清乾隆年间,潘姓和徐姓祖人和睦相处,相约沿沟而居,由于潘姓居多,故命名为潘沟。…[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任屯原名杨家屯,传说杨姓族人在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大槐树迁移而来,后来迁居的任姓与日俱增,在清末年遂更名为任屯。…[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庄氏族人迁居住在沟内,故而得名庄沟。1948年4月属洛阳县第一区。1953年成立庄沟互助组。1954年成立庄沟初级社。1955年属孟津县庄沟高级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郭氏族人郭儒林之名定名林家沟,后改称为“林沟”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董氏人居多,故名董村。1948年属洛阳县第一区。1955年成立前楼高级社,属孟津县麻屯公社。1961年成立董村大队,属麻屯公社。1984年改为董村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古时为杜村,杜家无后,张、史、陈三姓迁入杜家所盖小楼后居住,改名为后楼。…[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前楼紧邻牌坊,地势又高,故明代时前楼叫楼上。清代史氏移居楼上后,一来家族人口较多,又与史家楼紧邻,二来史家有兄弟在朝为官,势力显赫,后改为南史楼。后…[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代这里曾是驻扎军队,屯兵、屯田和屯粮之地,聂姓为该处主要姓氏,故而得名聂屯。…[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太师、鲁国王木华黎七世孙咬儿为避免亡国的灭族之灾,其后代改姓李,意一,“李”与“黎”谐音,意二,“李”字由“木”和“子”组成,意及木华黎的子孙后代与…[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原来叫盘龙寨,是因为湖中的泉水像一条盘起的龙横穿村中央,有泉眼出水,因此泉中的水永远没有干涸过,故称此处为水泉。…[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卢氏兄弟四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到此地,由于姓卢居多,而成名卢家村,后改为卢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于王氏家族入住早而得名王村。1948年属洛阳县第一区。1958年成立新华大队,属麻屯公社。1961年新华大队更名为王村大队。1984年改为王村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宋氏家谱记载,宋氏五兄弟从凤台迁入宋岭,由于多数居民都姓宋,居住地两边是沟,中间高,所以取名宋岭。…[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单寨村由于四面环沟,酷似山寨,特别是居民点有一个小寨,又以单姓祖居已早,人口众多,故称单寨。…[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郭圪垯,因先祖二兄弟姓郭,从平乐村移居于此,故名郭圪垯,又因二兄弟一个定居村东,另一个定居村西,村中又有一河流穿过,以河为界,河东为上郭圪垯,河西…[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郭圪垯,因先祖二兄弟姓郭,从平乐村移居于此,故名郭圪垯,又因二兄弟一个定居村东,另一个定居村西,村中又有一河流穿过,以河为界,河东为上郭圪垯,河西…[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杨氏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岭,故称杨岭。…[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居民点原有一祖师庙(又名活杨宫),因位于庙的后面,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