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洛阳市 > 孟津区 > 朝阳镇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

地名:朝阳镇隶属孟津区
行政代码:410313105代码前6位:41031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9 邮政编码:471000
车牌代码:豫C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69.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86万人
人口密度:约55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个社区、24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位于朝阳社区,故而得名。

基本介绍:

孟津县辖镇。1958年设白鹤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南靠邙山,北依黄河,面积69.1平方公里,人口4.1万。上古时代即在此设津(渡口),后渐成为黄河南北交通要道。焦枝铁路过境,洛(阳)白(鹤)、孟(县)白(鹤)公路纵横交错。辖王庄、长秋、堡子、任庄、霞院、学院、鹤西、鹤南、鹤北、鹤中、七里、范村、崔窑、牛庄、雷湾、铁谢、周口、沟口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从事化工、铸造、印刷、建材等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水稻、花生,盛产苹果。乡内有县化肥厂、磷肥厂。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古迹有刘秀陵墓,俗称汉陵,每年春季陵园内出现“汉陵晓烟”景观。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朝阳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19年11月,朝阳镇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19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7年8月,朝阳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文化旅游:

魏家坡民居

魏家坡民居位于洛阳市区北5公里,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西站西北0.5公里处。魏家坡民居建于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造的官宦住宅。现存建筑面积25500m2,房屋248间,院落窑洞2

元叉墓

元叉墓类别:古墓葬时代:北魏地址:孟津县朝阳镇公布时间:1986/11/1公布批次:第二批

朝阳烈士纪念碑

朝阳烈士纪念碑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1950年地址:孟津县朝阳镇朝阳村

卦沟遗址

卦沟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孟津县朝阳镇卦沟村西

阎凹玄帝庙舞楼

阎凹玄帝庙舞楼类别:古建筑时代:明、清地址:孟津县朝阳镇阎凹村

+查看更多朝阳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1948年属洛阳县第二区。

1955年由孟津县海资区。

1956年改为海资中心乡。

1956年改为海资乡。

1958年设立海资公社。

1961年划为海资区辖3个人民公社。

1962年合并小公社为海资人民公社。

1965年改名为朝阳人民公社。

1984年设立朝阳乡。

1995年撤乡设镇。

2021年撤销孟津县、吉利区,设立孟津区,朝阳镇属孟津区管辖。

孟津区 黄河小浪底
朝阳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为安沟大队管理委员会属当时海资公社所在地,因“海资”与“孩子”谐音称呼不雅。1965年报省民政厅批准,当时的海资公社改为朝阳公社,安沟大队管理委员…[详细]

姚凹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居凹地,住户多姓姚,故取名姚凹。1948年属洛阳县第二区。1949年先后属农业生产合作社,姚凹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属海资区。1956年由洛阳县…[详细]

师庄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起初这里是姚凹村的一片耕地,并没有人家居住,有一姓师的状元(有说官员)死后埋葬在此,雇人住在这里看管坟地,开始又几户姓姚的人家在此居住,后来,姚凹村…[详细]

南陈庄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汉代董卓乱洛阳时,少帝和陈留王到邙山避难,先在此休息一晚,后到北陈,后陈留王被董卓立为帝,称汉献帝。故人们把先休息的地方叫南陈,后休息的地方叫北陈。…[详细]

向阳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后海资正南,与后海资相距1.5千米,因两地前后相对,古取名“前海资”。1965年随“后海资”更名朝阳,“前海资”更名为向阳至今。…[详细]

郑家凹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郑氏家族到此居住,地处低洼,故名郑凹。…[详细]

南石山村

洛阳孟津县的“三彩小镇”南石山村,成功传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的制作工艺。目前南石山村拥有企业达72家,每年生产唐三彩工艺品约170万件,产品3…[详细]

杨凹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低凹处,住户多为杨姓,故杨凹。1948年后属洛阳县第二区。1955年改属海资区。1956年由洛阳县划入孟津县,属中心乡。1958年成立南石山大队…[详细]

小梁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住有两家,一家姓“筱”,一家姓“梁”,故以两姓取名为“筱梁”。因“梁”与“良”同音,后又称为“小良”。…[详细]

卦沟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伏羲在此处画八卦降服龙头马身怪兽,故得名卦沟。…[详细]

张阳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处历史悠久,以古槐为证,起源于石章、石羊之称,以后由章、羊演变现在的张阳。…[详细]

瓦店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有一官员从河北到洛阳,途径此地,见沿途均为草棚,只有此处有三间瓦房,便取名瓦店。…[详细]

北陈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古时有陈姓兄弟两人,率家小由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迁来,因居住在陈村以北,故名北陈。…[详细]

石家沟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从山西搬来一姓石的人家,在沟内居住,开垦荒地,繁衍后代,时间长了人们都习惯称为石沟。…[详细]

游王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游王村历史悠久。据传因遭宦官之乱,一皇帝逃于此地,庄主用酒食招待,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就把这个庄院叫游王庄。后称游王。…[详细]

阎凹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闫、陈、王三姓,最早迁于此地,其中闫姓占多数,命名阎家洼,后改名为闫凹。…[详细]

伯乐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伯乐最早叫伯乐洼,因洼中住着一个叫孙阳的神医,此人医术高超对相马也颇有研究,为了纪念他把他居住的山洼喊作伯乐洼,今称伯乐。…[详细]

廛沟口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瀍河穿村而过,且居住在南北沟口而得名。…[详细]

徐家沟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民多姓徐,沿沟居住,故取名徐沟至今。…[详细]

高沟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高姓从大槐树迁入洛阳北邙深处,迁来后在高处岭上挖窑洞定居,逐渐发展成村落,故该地被称之为高沟。…[详细]

崔沟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崔氏家族大多沿沟居住而得名。1948年属洛阳县第二区。1955年属海资区。1956年由洛阳县划入孟津县,属中心乡。1958年成立拐枣坪大队,属海资公社…[详细]

官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官庄村原名官冢,因有北魏墓冢两座而得名,后简写成官庄。…[详细]

魏家坡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宋朝时为宰相魏仁浦的花园,即“魏氏池馆”,并在此培育了“魏紫”牡丹,是“魏紫”牡丹的发源地。清顺治时期卫氏先祖卫天禄由济源迁此,并在此兴家发达,今称…[详细]

周寨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周姓居住此地建寨,故名。1948年后属洛阳县第二区。1955年属海资区。1956年由洛阳县划入孟津县,属中心乡。1958年成立周寨大队,属海资公社。1…[详细]

刘家寨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明代时刘氏在此种地开荒,修建窑洞,不断繁衍生息,刘氏族人人丁旺盛,故称刘寨。…[详细]

中后李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了姓李的兄弟二人在此落户,一个住在前边叫前李,一个住在后边(两村中间只隔一个土疙瘩),所以叫后李。…[详细]

煤窑新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先辈直接或间接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入,为了生活,碎山凿洞采煤炭取暖,开凿了大小十余口煤窑洞穴,故称煤窑。…[详细]


还有15个地名与朝阳镇同名:

查看全部16个朝阳镇>>



以下地名与朝阳镇面积相当:
到朝阳镇必去著名景点

朝阳镇相关名人

朝阳镇特产与美食
朝阳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孟津区行政区划:
鏃呮父鎼滅储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