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尹庄镇 | 隶属:灵宝市 |
行政代码:411282101 | 代码前6位:4112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8 | 邮政编码:472000 |
车牌代码:豫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06万人 |
人口密度:约9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老子带领尹令西游经此,并留宿于此。时村东有小溪,遂称尹溪村。后小溪发展为河,人口日渐增多,遂改称尹庄。
基本介绍:
灵宝市辖镇。1958年属决镇公社,1966年析建涧口公社,1982年更名尹庄公社,1983年改乡,1989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偏东,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5.2万。209、310国道和陇海铁路过境。辖大岭、杏凹、开方口、前店、官庄、寺凹、浊峪、阎里、张湾、涧口、李村、留村、唐窑、尹庄、西车、东车、车窑、思平、娄下、大中原、小中原、南厥山、北厥山、涧西、岳渡、南滩、伍洞、杨公、南辛庄、新村3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运输、制药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特产苹果。
荣誉排行:
2020年5月,尹庄镇被确定为2019—2021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尹庄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年代为清。北厥山牌坊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北厥山牌坊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为纪念彭太孺人而修建。彭太孺人儿子亢多福,字祝三,三岁时生父离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中。牌坊坐北朝南,面阔2.8米,进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为砖雕,共分六层。20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正面:上有砖雕圆棱一周
历史沿革:
1949年属虢略镇区。
1957年属虢略镇乡。
1958年属虢略镇公社。
1966年为涧口公社。
1982年改称尹庄公社。
1983年改设尹庄乡。
1987年改称尹庄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在春秋时期,常驻兵马战车,又因位于东车村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民委员会以片村思平村而得名。地势平坦,原为老鸦崖、申家湾、万里庄村。群众共为思慕之平地,经过村民共谋,合为大村,集居于此,改名思平。…[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系闫、李两姓建村,故名。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虢略镇区、灵宝县五区、灵宝县三区、虢略镇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闫李生产大队,属虢略镇人民公…[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有一河峪,流水浑浊,故名浊峪。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虢略镇区、灵宝县五区、灵宝县三区、虢略镇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浊峪生产大队,属虢略镇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地处河湾,张姓早居,故名张湾。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虢略镇区、灵宝县五区、灵宝县三区、虢略镇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张湾生产大队,属虢略镇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很早以前,此处为荒野之地,人们造田立庄,又因位于北辛庄南边,故名南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处在东涧河峪口,故名涧口。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虢略镇区、灵宝县五区、灵宝县三区、虢略镇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涧口生产大队,属虢略镇人民公…[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王莽追赶刘秀,刘秀走到此地,天已大亮,曾取名大亮村。后因地处土岭脚下,故名大岭。…[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洼地,原有杏树,故名杏洼村。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虢略镇区、灵宝县五区、灵宝县三区、虢略镇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杏洼生产大队,属虢略…[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此处早年为一官人的封赏地,后成村,故名官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早年有人在吴家庄前开店,后在此地建村,故名前店。…[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东涧河出峪口,地形开阔,略成方形,故名开方口。…[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早居,故名李村。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虢略镇区、灵宝县五区、灵宝县三区、虢略镇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李村生产大队,属虢略镇人民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村寨大明年间重修火星庙,碑文记载,原名大留村,后人简称留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两百年前,唐姓于村北的洼地建宅,人称唐家院。后因山洪暴发,又迁至南坡打窑建村,取名唐家窑,惯称唐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古时北约100米处有一寺院,村建在寺院后的洼地,故名寺洼。…[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厥山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尹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厥山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尹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处于东涧河与霸底河之间地带,人称为中原,因村庄较大,故名大中原。…[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古时处于东涧河与霸底河夹滩中心平地上,村庄较小,故名小中原。…[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南原有阁楼,因建于阁楼边,故名楼下,后演变为娄下。…[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春秋时期常驻兵马战车,故名车村。后分为东、西两个村庄,故名东车。…[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赵氏家谱记载,因居住在何家砖瓦窑内,后建此村,取名窑上。此窑是车村何家的窑,后改为车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村建于涧河西侧,故名涧西。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虢略镇区、灵宝县五区、灵宝县三区、虢略镇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南营生产大队,属虢略镇人民公…[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在东汉以前是乌江一个渡口,渡口边有个村名为“万续村”,被水冲后,移居渡口,故名瀹渡村,后简写成岳渡。…[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该寨古时有一个大将名杨宏,为把守函谷关住在该寨,原名杨宏寨,后人因为尊称,故名杨公寨,后简称杨公。…[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上古时,原为一片江流湖泊,江水北流入黄河,这里形成河滩,村民移居此处。因位于岳渡口之南,故名南滩。…[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崖上有五个洞,人们利用这些洞躲土匪,后在洞下建村,故名五洞,后演变为伍洞。…[详细]
线椒主产于灵宝县尹庄镇娄下村,素有辣半县的美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线椒颜色鲜艳,色红发亮;辣性强,油质大,果肉厚,大小均匀,辣中带有浓香,除含有丰富的辣椒素,辣红素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
厥山葱,又名"鞭杆葱",产于灵宝尹庄镇厥山村一带,茎长杠粗,杆一般长26厘米以上,最长达40厘米。葱白质细,葱香强烈,入口辣中带甜。厥山葱不但是鲜美的调味品,而且可人药治病,效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