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川口乡 | 隶属:灵宝市 |
行政代码:411282200 | 代码前6位:4112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8 | 邮政编码:472000 |
车牌代码:豫M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位于山与川的交口,故名川口。
基本介绍:
川口乡位于灵宝市新区东5公里处的横渠村,310国道和209国道在此交汇。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28883口人。耕地面积2261公顷,其中水浇地1095公顷,苹果面积669公顷。
该乡地处豫西崤山山脉浅山区,地势随燕子山走势而变化,南高北低,由东向西倾斜,海拔高度由362米升至1282米,地貌大体是“五山三坡二分川”。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昼夜温差大。河川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是传统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区。过去以粮食、果品为支柱产业,近年来,该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兴起了烟叶、食用菌、蔬菜、畜牧等产业,与果品产业构成了五大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
文化旅游:
双庙沟遗址位于灵宝市川口乡赵吾村双庙沟自然村。遗址东为坡地至公众台,西至居民区寨子墙断崖,南至孙家沟北崖上,北至双庙沟南沟断崖,总面积为56068平方米,遗址东西1500米,南北400米,分
城烟遗址位于灵宝市川口乡城烟村南。遗址南靠香观坡,东为后干河,西临八道河,北为干河与霸底河交汇处,遗址总面积20763平方米,共发现房址32座、墓葬23座、瓮棺81处、陶窑29座,灰坑(窖穴
历史沿革:
1952年属川口区。
1958年成立川口公社。
1983年改设川口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渠道纵横,故名横渠。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横渠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横渠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村南有股泉水,沟里有对金马宝驹常来饮水,一个喇嘛发现后,企图捕捉,宝马惊入泉中。因此,人称马泉。处在泉北边,故名北马泉头村,简称北泉。…[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村后沟里有一对金马宝驹常来泉中饮水,一个喇嘛发现后,企图捕捉宝马,宝马惊入泉中。因此,人们称该泉为马泉。位于泉传水的南边,故名南马泉头,简称南泉。…[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村中有一座三圣母庙,故名。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三圣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朝末年,名为十字口村,位于霸底河西岸,因山洪暴发,河水冲淹,遂迁移到霸底河东岸的大湾处,改名为湾底。…[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秋梓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川口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传村中早年有一座玉皇庙,方圆群众每年三月二十七都来朝拜,烧香磕头,取名磕底,后因磕底一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改为科里。…[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所在地该原为河运港口,每逢通过河运将盐送到此区域时,就在此地将盐卸下,后演变为闫谢。…[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川口村庄的北边,因此名为北庄。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北庄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闫谢南部沟里,故名南沟。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北庄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山与川的交口而得名。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川口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系赵姓居住,故名。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赵吾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赵吾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峪的中部,如装在口袋里,故名庄里。因与庄里重名,改为东庄里。…[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洼地,位置较低,故名洼里。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洼里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北走向,地形朝阳,村前道路是通往卢氏的要道,设有店铺,形成小街道,故名南朝街,后演变为南朝。…[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在灞底河西的丘陵上,故名西岭。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西岭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红土层丘陵上,故名红土坡。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红土坡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有姓秦的在此居住,村前有一小河,故名秦家河。…[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尚姓早居,故名。因与焦村镇尚庄村民委员会重名,故更名为东尚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背靠土塬,坐北朝南,地势朝阳,舒适温暖如加盖棉被一样,故名棉窝。…[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早年在一次暴雨雷电后,发现一块断石碑基,故名碑基。…[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头有一水池,村位于水池西侧高处,故名池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系赵姓人家居住,地处沟里,故名赵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吴姓早居,故名吴家。后来人口增多,分前、后吴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