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江县 | 隶属:齐齐哈尔市 |
行政代码:230221000000 | 代码前6位:230221 |
长途区号:0452 | 邮政编码:161000 |
车牌代码:黑B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密度:67人/km2 | |
辖区面积:619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1.43万人 |
地名由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设龙江府,因系黑龙江省首府得名;1913年改龙江县,因时为黑龙江省首县得。
2022年12月,龙江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12月,龙江县被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1月,龙江县荣获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龙江县人口数量为41.43万人,位列齐齐哈尔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黑龙江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09位。
2020年4月,龙江县上榜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龙江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龙江县榜上有名。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哈大齐工业走廊端点,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区域内山地、丘陵、平原交错,素有“三山、三岗、四平川”之称。滨洲铁路横贯县境,公路网络与国道京加公路、绥满高速衔接,联通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乌兰浩特、呼伦贝尔、满洲里等工业、旅游及边贸口岸城市。
全县幅员面积6175平方公里,辖8镇6乡,总人口62万。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适中,有效积温2716度,无霜期148天,年日照2786小时。境内有1江11河,耕地551万亩、草原140万亩、林地136万亩、水域22万亩。
龙江县地处亚欧大陆种植、养殖黄金地带,是全国产粮大县、绿色食品基地县、畜牧养殖大县、东北细毛羊生产基地县、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黑吉蒙三省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玉米、水稻、马铃薯及各类杂粮杂豆,玉米产量居全国首位;奶牛存栏和肉牛、肉羊、生猪、家禽饲养量均处省内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16.1%,林木蓄积量超过350万立方米,林果经济初具规模。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矿产43种,可开发利用的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汽矿16种。旅游资源富有特色,有东北亚最原始的哈拉海湿地、齐齐哈尔市最高峰朝阳山、喀斯特地貌双龙山溶洞、东北典型民国建筑张公馆,并有山水交融的16处特色原生态景观。
龙江工业经济多年位居黑龙江省前列,齐齐哈尔地区各县区之首。改革发展至今,龙江县产业经济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将依托丰富的农牧业、矿产、旅游等优势资源,重点推进玉米全株、高端现代畜牧、绿色食品、环保新能源、铜五大主导产业,承接食品加工、现代畜牧、节能环保、旅游、养老五大产业,推动龙江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经济强县。
龙江县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是沟通边贸口岸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处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重点开发的"两纵四横"二级轴线中黑河口岸—赤峰纵线和绥芬河—满洲里横线区间,是区域性集散中心,承接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大庆、呼伦贝尔、满洲里等工业和边贸口岸城市,工业发展布局优越。
历史沿革:
清代,今龙江县东部和北部地区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西南部为札赉特旗游牧地。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5年1月29日),黑龙江将军奏准,设置黑水厅,驻齐齐哈尔城。
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1908年8月5日),清廷批准,将黑水厅改设龙江府。
因其系黑龙江省首府,故名“龙江府”,府治齐齐哈尔城,由省直辖。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2月,改龙江府为龙江县,县署驻齐齐哈尔城,由龙江道管辖。
1915年3月,于景星镇地方设置景星设治局,由龙江道管辖。
1916年2月,将甘井子佐治局划归布西设治局管辖。
1929年2月,裁撤龙江道,龙江县改由省直辖。
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
1946年4月,县政府迁驻“富拉尔基”。
同年6月,将东部地区划出,设置龙东县;1948年4月,撤销龙东县并入龙江县。
1949年5月,嫩江、黑龙江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归黑龙江省管辖。
1954年8月设立嫩江专区,划归嫩江专区管辖。
同年10月,将达斡尔族自治区、昂昂溪镇、富拉尔基镇和榆树屯、达呼店等地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将第十区分别划归泰来县和杜尔伯特旗管辖。
1955年9月,龙江县政府迁驻朱家坎镇(今龙江镇)。
1956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景星县,并入龙江县。
1958年9月,将朱家坎镇改为龙江镇,同年12月将碾子山镇划归嫩江专区管辖,后划归齐齐哈尔市。
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一度撤销时,曾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
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嫩江地区,从1985年1月1日起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
龙江县名称沿用至今。
位于碧波荡漾的雅鲁河畔,滨洲铁路,碾北公路,齐乌公路横穿境内,是龙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万亩。辖10个行政…[详细]
"龙江县辖镇。1949年为景星县第一区,景星县治,1956年景星县并入龙江县,设景星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32公里。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2.8万…[详细]
龙兴镇(原名李三店)位于龙江县西部,属半山区。东与碾子山区相邻,距滨洲铁路线15公里;西与内蒙古扎兰屯市周边五个乡镇接壤,与国家一级国道相距40华里;…[详细]
山泉镇位于龙江县西部,西靠内蒙古边界,东接龙江镇,南靠景星镇,北接济沁河乡,属合并乡镇,由原对宝乡、柳树乡、山泉镇合并而成,属丘陵漫岗地带,全镇幅员面…[详细]
七棵树镇位于龙江县北部,镇政府距县城25公里,全镇总面积45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80个自然屯,总人口48102人,其中农业人口47174人。现…[详细]
杏山乡位于龙江县西南部,距县城56公里,西靠内蒙古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东接头站乡,南隔绰尔河与扎赉特旗相望,北接景星镇,属合并乡,由原杏山乡与东华乡…[详细]
白山乡位于龙江县东南部,地处北纬47°40′,东经123°30′。东邻黑岗乡,东南、南与华民乡、广厚乡接壤,西与景星镇(原永发乡)、山泉镇(原对宝乡)…[详细]
位于龙江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西靠雅鲁河,南临嫩江,东邻富拉尔基。全乡幅员面积262.5公里,地势平坦,属草原黑钙土类型,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详细]
位于龙江县东南部,东部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毗邻,西靠白山乡,南靠华民乡,北靠哈拉海乡。黑岗乡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地势较平坦,北部有部分漫…[详细]
位于龙江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西靠雅鲁河,南临嫩江,东邻富拉尔基。全乡幅员面积262.5公里,地势平坦,属草原黑钙土类型,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详细]
位于龙江县东南部,距龙江县城40公里,距工业重镇富拉尔基区仅10公里,南与泰来县接壤,"一江三河"流经境内,即嫩江、雅鲁河、库勒河、爬底河,全乡方圆3…[详细]
地处松嫩平原西部,位于龙江县东北部,东与哈拉海军马场毗邻,南与梅里斯区接壤,距县城21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69平方公里,耕地16.8万亩,有行政村8个…[详细]
位于龙江县西北部,东接龙江镇,南靠龙兴镇,西北部与碾子山区接壤,滨洲铁路、碾北公路贯穿鲁河乡境内,并有火车、汽车站点。全乡幅员面积236平方公里,耕地…[详细]
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半山区。东距龙江县城60公里,北距碾北公路25公里。西接内蒙古111国道。全乡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6…[详细]